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彷徨》_精选读书笔记_1100字

《彷徨》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鲁迅的《伤逝》,是一篇非常深刻的作品,但是很少有人把它的哲学含义揭示出来。尤其是涓生和子君谈恋爱同居一段时间以后,每天陷入谋生的琐事中,发现生活不像他们想象得那么美好,爱情最后也逐渐消失了。有一天涓生对子君说,既然你不顾重重障碍、冲破了传统观念来跟随我,说明你是一个独立的女性,那么你现在也可以离开我,独立地去过自己的生活,总比两个人缠在一起去死要好。子君受了这致命的一击,没有任何生存能力的她只好回到她父亲那里去,不久就死了。
涓生悔之晚矣,他认为是自己用一套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把子君杀死了。当时的五四青年,人人都用个性解放、人格独立这样一套空洞的说辞来自欺,并自以为真诚。但正是这种真诚,这种把真相直接摆出来的直率的态度,把子君害死了。最后涓生满怀忏悔说道:“我没有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了”,“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为什么跨进新的生路就必须用遗忘和说谎做前导呢?真诚难道就做不到吗?真诚还真是做不到。人们意想中那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虚假的真诚,不只是做不到,而是根本不存在(有关这一点,萨特曾作过精彩的论述)。纯粹的真诚,只能意味着伪善,或是自欺。涓生要求自己彻底真诚,同时也自认为很真诚,他跟子君的关系完全是正大光明的,是按照新女性、新观念模式建立起来的,他们的结合应该是最幸福的。可最后却成了这样一个败局,他认为最后责任在他,因而他把说谎的责任摆脱了,把真话让对方承担起来,真话是不堪承担的——他们两个之间已经没有爱情了,或者从来就没有真正地相爱过。
但是,为什么说要用遗忘和谎言做前导?涓生事实上是在对自己当时的“真诚”加以忏悔,连害死人都在所不惜的真诚,是虚假的真诚,是走向死路的真诚。所以既要走出一条生路,就必须用遗忘和说谎做前导,在这般遗忘和说谎的前导之下,才有真正的真诚。真诚意味着,对于生命中无法摆脱的自欺的承认。鲁迅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反思自己的真诚的人,他不盲目相信真诚,但仍要探讨真诚。真正的真诚不是当下即得的,而是有待于在生命的道路上寻求。而走上生命道路的第一步,则是遗忘和说谎。说谎不等同于欺骗,而是指对于自己的真诚的怀疑与试探;过去的真诚不值得耿耿于怀,那其实是一种虚伪。说真话是不容易做到的,所有你当作真话说出来的东西,都只代表你说真话的意图,而不代表你话语的真实性。
鲁迅对于“真诚”的反思,同时也包含着对于“反身而诚”之可能性的否定,因为反身而诚预设了性善论的前提。因此,宁可承认自以为真的这些话实际上是在说谎,承认人摆脱不了自欺这一事实,以便保持对自己的一种忏悔意识,“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