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先生:豺狼的日子》_读书笔记1300字
戴高乐没有遇刺而亡,这是历史告知人们的结果。弗雷德里克·福赛思却突破了一个正常人绝不会触碰的禁忌:冷静沉着的高智商杀手挑战庞大的国家机器,把历史的命运维系在一场尊严与智力的较量之中。
一九六三年,一名杀手受雇刺杀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代号“豺狼”。全世界的情报组织对此人一无所知。刺杀戴高乐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但对于“豺狼”这样的顶尖高手来说,已经是百分之百的胜算。他敏锐冷静,身手非凡,知识广泛,运筹帷幄,奉行杀手的职业准则,完胜007。
两强对峙,不论是非善恶,不论敌我对错,只有专业人士和顶尖高手之间的博弈,体验智力快感。
虽然被多次拍成电影,我更愿保留自己心中的豺狼形象。彬彬有礼绅士风度,专业素养无可挑剔的豺狼先生单枪匹马独闯龙潭,带着个人主义英雄式的气魄和魅力。我喜欢依靠自己,隐姓埋名。这是我最好的武器。”
每次“豺狼”都能领先一步,逃出警方布下的罗网。面对危险之极、高深莫测的“豺狼”,整个法国警方束手无策,直到警长勒贝尔出场,展开最扣人心弦的对决。
专注是杀手永远第一位的信条,谨慎是迈出每一步都要确保的规则。万全的计划与灵活的随机应变造就完美的杀手。
只是,老天要跟你开玩笑啊……谁能知道就在神枪手第一枪��射出去的那一刻,那个傲娇,固执,身材瘦高的人就低下了头呢……历史就此改变。
结局意料之中,却隐隐惋惜。我多么希望英雄相惜,豺狼最后可以全身而退,留给对手一个背影,留给江湖一个传说。
《豺狼的日子》是一本很老很老的书了,也是英国为数不多的现今仍然畅销的作品。
作者弗·福赛思曾是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为英国军情六处工作二十多年。《豺狼的日子》是他的成名之作,用纪实文学的手笔冷静地讲述暗杀故事。
作者是绝对的技术控,细节控,从一只枪的制造,从多个身份的准备,从证件制作到化妆术,从深入的路线到撤离的路线,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通篇细节描写中是技术性的严谨、精准,专业性的严丝合缝,干净利落,不容置疑的说服力,让人相信它是真实的。
读这本书是因为雾满拦江老师推荐的,说实话没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也许只是讲故事。没有如期待得那般惊心动魄,共同阅读的书友廖廖。如果说学到了什么,
一:资讯搜索分析的重要。正确的信息获取来源,从海量数据中剥茧抽丝,筛选排除。勒贝尔识破豺狼的身份,就是找到了信息来源的突破口,通过上万份的护照申请表和出生证明,死亡证明比对,核实出来的。
二:两强对峙,比拼智力和资源。
戴高乐代表的国家机器,拥有无尽的社会资源,豺狼靠什么突破这一层层保护资源呢?靠的是智力!智力可以弥补和资源的落差。这是一个智力与资源的对决。
三:跳出布局,思维和认知的局限。
豺狼和法国安全局的较量,就是资源调动,计划布局,防范应对,利用人们因为思维定势,先入为主而造成的被误导和疏忽大意。三十六计不断上演:瞒天过海,声东击西 ,李代桃僵, 抛砖引玉,连环计,金蝉脱壳,额,还有美男计 咯。
书中人物的刻画多是通过对白和行为举止跃然纸上,但缺少足够份量的心理描写和人性分析,加上最后豺狼轻描淡写地就被挂了,减去两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