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而出,妙语连珠》_读书笔记1100字
纯阳书评第三十五期《脱口而出,妙语连珠》这是一本“三小”演讲书。所谓“三小”,首先是字小,不好说到底出版社用几号字印刷,但是好说的是肯定比一般的书籍小不少,所以看书都感觉开始吃力了,甚至看到中间的时候一度开始怀疑自己真的老了。其次是书小,大概只有32开书籍的2/3大小,大小不伦不类,颇让人不爽。就这两小,再加上59元的定价和不足160页的篇幅足以让读者毫不犹豫地怀疑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良心。好在事情没有坏到底,幸运的是最后一个小是积极的,是好的,那就是水分很小,看这本书感觉和看《万法归宗》等神符秘笈一模一样,作者只说招法,不讲理论,估计作者纯粹实战派,压根也不知道什么理论,所以就没有理论可讲,从开头就是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直到结尾,还是如此,给人的感觉是这本书就是干货一箩筐,经验和方法大荟萃。
事情往往会出人意料,而这可能就是生活本身,在这本没有任何理论可言的书里,却揭示了一个不小的理论问题。成功演讲的基石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一个演讲要想成功主要依靠什么?显然不同的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分歧的,大家至少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比如《高效演讲》、《演讲的力量》、《魏斯曼演讲圣经》强调客户核心思维,他们认为一个好的演讲家一定要有客户思维,一个好的演讲就像一个产品一样,必须与听众的需求相契合,客户需要听什么,就要讲什么,否则就会被客户忽略,演讲就不会成功。而《即兴演讲》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真正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框架,通过这个框架,让听众清楚的知道演讲者的观点,和这个观点的根据才是真正重要的,演讲者首先要做好的事演讲本身。第三种观点则来自于本书,听众想听什么不重要,框架是什么也没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故事,或者非要说要立足听众需求去将演讲的话,那么问题的答案很明了,听众需要故事!因为听众听完了演讲,很快就不知道,发言者说了什么,只会记得发言者的演讲给他带来了什么感觉、什么感受,如果非要说记住了什么观点的话,那也是因为他记住了故事。不过发言者的逻辑有多么严谨,理论阐述多么深刻,真正能够吸引听众并打开听众心门的只有故事,只用故事可以让人们产生听觉、视觉和触觉的刺激,作为演讲的印记真正留下来的只有这种刺激,而绝非演讲本身。
众说纷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我想起了日本禅宗守、破、离之三重境界的理念。作为演讲的新手,一定要有一个框架,围绕听众需求,这样确保你能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的把事情说清楚,不至于自己说得逻辑混乱,不知所云。而进阶到一定阶段就可以围绕听众,既依托于框架,又能够灵活的对框架进行突破变通。到你成为一个高手,则不需要什么框架,可以信手拈来了,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想就是指这个层次的水平了。
D\u0012`}\b\u0002�\byk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