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_精选读书笔记1700字
理查德·道金斯讲,对应于生物界的遗传物质“基因”,文化上也有一种遗传因子,起名叫“迷姆”(迷因,meme)。迷因跟基因一样,也有自身生存和繁衍的根本“目的”,各种具体的文化形式只不过是迷因的载体而已。
在希腊人团结一致抵御外辱,刚刚打败波斯强敌入侵后,希腊人的内讧伯罗奔尼撒战争暴发了,真正的兄弟阋于墙啊!人们不是爱好自由和平吗,为什么外战打完马上又打内战呢?
同时,在遥远的东方,同为轴心时代古文明的东周列国,也在合纵连横,征战不休。何其相似!古印度、古巴比伦,大概也是类似的情况吧。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双方一方是提洛同盟,由民主的雅典领衔,一方是伯罗奔尼撒联盟,由独裁的斯巴达牵头。战争的结果却是前者失败,后者胜利,雅典的民主和文明遭受巨大破坏,从此(伯里克利)黄金时代结束,开始走向衰落。
在这场持续近三十年的战争中,对内民主的雅典却对外表现出扩张性和霸权性的帝国主义,对同盟内的属邦采取强权政治,对中立和平的米洛斯以及遥远的叙拉古等等,则采取军事进攻。总之不断扩大地盘,以图保障自身安全,获取更大利益。为什么公正平等只适用于自己内部呢?
就上面两个问题,用进化论的迷姆理论可不可以这样解释:
1. 第一阶段
作为大分子的基因(基因型,迷姆)及蛋白质(表现型,文化)是由原子、小分子……一步一步聚合发展起来的,当规模和复杂性大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产生复制、突变等进化行为。所以,古代部落、希腊城邦、东周列国,直到今天的西欧各国(问题是分得太小太碎了),一定要不断的碰撞、斗争、吞并、融合,达到一定规模,以至于不断扩大规模,以实现迷姆生存繁衍的进化目的。这个过程中,某些小迷姆碰巧(或者有意无意)成为更复杂更强大的迷姆,于是雅典、斯巴达城邦开始兴起并走向强盛。
2. 第二阶段
某些逐渐获得进化优势的强盛迷姆(比如雅典、斯巴达,再比如秦国等等)越来越硬核,迷姆的本性决定了它们会止不住试图霸占更多资源,获得更大生存繁衍的机会。于是斯巴达军囯主义、雅典帝国主义就这样诞生了,这跟他们内部采用什么制度没有关系。而恰恰是雅典因民主而强大,因强大而帝国,因帝国而扩张,这是“优势”迷姆的本性使然,不可违背。
这正如雅典人在劝降米洛斯人的时候所讲,“我们双方都知道,当今世界通行的规则是,公正的基础是双方实力均衡;同时我们也知道,强者可以做他们能够做的一切,而弱者只能忍受他们必须忍受的一切。”,“说到公正,这两种人是没有区别的,保持独立的人们是因为他们强大,我们未去攻击他们,是因为我们有所畏惧。因此,征服了你们,我们不但扩展了帝国的疆域,还获得了安全保障;事实上,更为重要的是,你们比其他岛民更为羸弱,你们更加无法抵御海上霸主的进攻。” 这哪像“文明的雅典人”应有的言论?修昔底德就是这么写的,也许更是这么想的,他可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十将军之一。
译者徐松岩在《新版译序》中也谈到:“他(修昔底德)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人的贪婪,是狂热地追求权力和占有欲,这是一种任何权力和财富都无法满足的狂热。雅典人和斯巴达人之间爆发战争,并不是因为二者之间的不同,如民主制和寡头制的对立,而是因为二者的共性,即无休止地追求权力(Ⅲ. 45,82)。”,这个心理学的解释大概也是成立的,所以有人说修氏是“心理历史学之父”。当然这个解释好像没有迷姆解释那么彻底。
原来2012年当代人发明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正是来源于新兴的雅典挑战老牌霸主拉栖代梦的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零和竞争不可避免?好像进化论没有这个结论,否则,生物多样性没法解释。况且,最终胜利的斯巴达人也没有把雅典人赶尽杀绝嘛。何况,斯巴达人也远远没有笑到最后。
尽管在修氏笔下三十年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斗数据和过程翔实,这看起来令人生疑,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最大贡献是树起了人本主义史观的大旗,抛弃神命论,朴素唯物,求真求实。书中的演讲和发言非常精彩,思路开阔,观点犀利,逻辑严谨,金句迭出,是辩论训练的好教材!虽然大概除伯里克利葬礼演讲外都是修氏杜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