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世界》_读书笔记700字
十八世纪的哲学体系,在以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莫为主的怀疑论和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家思斌诺莎与莱布尼茨为首的唯理论之间挣扎
这两条平行线彼此抨击,唯理论所依赖的演绎法被抨击为
由数条公理向下演绎,所有的结果都包含在最初的公理之中,那么,它就 永远无法获得任何新的知识,并且,那个预设为绝对正确的公理,也仅仅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另一方面,经验论所依赖的归纳法却导向了究极怀疑主义的虚无,正如休莫所说的那样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从两件事情的发生之中准确的觉知到因果关系,所谓的因果,仅仅是后期思考时人类理性发明出的东西罢了,归纳法永远无法获得绝对的公理,而人类的一切思考都来源于对经验的整合归纳,所以人类并没有获取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可能
所有的人都在这两条道路上站队,却都无法驳倒对方对自己的抨击,一切都显得如此的绝望
但是,正如邓晓芒教授对康德的评价一样
康德是哲学史上的一个蓄水池,曾经的所有思想全部交汇于此,并由此重新开始分流出去
康德批判了休莫,人类必然会有先天的预设体系来帮助我们获取经验并加以整合,失去了先验的系统,仅仅感知到经验的我们并不能对经验做出任何有效的认知
他也同时批判了莱布尼茨,我们理性所能获得的所有范畴,都必须从一个经验概念出发,失去了经验,我们同样也会失去任何把握范畴的能力。
康德为理性的有效性进行了成功的辩护,但同时,他也为理性的边界划清了界限,人类的理性是有效的,但也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就在于我们所认知到的表象之中,而理性的疆域之外,还总有一个我们永远无法认识的自在体的世界
也就是说
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我们,为万物立法
- 我们为所有我们所觉知道的事物立法
- 也同样为所有我们觉知不到的事物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