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_读书笔记1200字
这本书精彩到什么程度,翻译烂到无以复加(连信达雅最基本的信都做不到,错误比比皆是)我仍一字一句啃完了。
强烈推荐本书,但非常不推荐这个译本。可以看原版或者找找其他译本。
重读本书主要因为纳西姆塔勒布提到前景理论替换理性经济人理论。丹尼尔卡尼曼,纳西姆塔勒布,理查德泰勒斯已经形成了一个商业互吹圈。。
作者因为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结合的开创性工作,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前景理论是主要理论之一,对理性经济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书应该是作者思想的大成。
一、两个系统,系统1与系统2
系统1凭直觉,思考快速。系统2需要努力,慢,懒惰。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把车开到了目的地,这是系统1的功劳。但要计算17*24这样的式子,系统1就无能为力了,系统2必须介入。
系统1很容易犯错,比如锚定效应、回归平均值的预测、过度自信,以及许多其他错觉。要想减少犯错,就得慢下来,训练懒惰的系统2保持警觉。
二、两个物种,经济人与人类
经济学与决策理论中,判断某个人是否理性的唯一标准并非是看这个人的信念或是偏好是否合理,而是看它们是否一致。
经济学假设,经济人是理性的。前景理论对此提出了挑战。
前景理论包含损失厌恶,参照点,敏感度降低。
决策(1):从A、B中作出选择:
A.肯定能赚到240美元
B.有25%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75%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决策(2):从C、D中作出选择:
C.肯定会损失750美元
D.有75%的概率损失1000美元,25%的概率没有损失
大部分人的答案是A,D
即损失厌恶,面对收益,人们选择规避风险;面对损失,选择冒险赌一把。
这是典型的在窄框架思考,即吧决策1,2分开考虑了。如果联合考虑则
AD.25%的概率获得240美元,75%的概率损失760美元
BC.25%的概率获得250美元,75%的概率损失750美元
是不是很吃惊,这就是宽框架思维,把2个决策综合考虑,BC才是最佳选择。
来个赌局,50%的概率输100元,50%的概率赢150元。你会玩吗?
一位书友说,1次我不玩,100次我玩。估计大多数人都是这个选择。损失厌恶倾向明显。
如果站在投资家和宽框架下思考,即便1次赌也应该玩。如果拒绝了1次的人,生活中暗中赠给的多次赌局依然会拒绝。生活不会提前告诉你我要玩多少次。
三、两个自我,经验自我与记忆自我
经验自我是指此时此刻的感受,记忆自我是事后回顾。
记忆有时候是会骗人的。记忆具有峰终定律和过程忽视的倾向。即快乐的旅程结局不好,好像整个就被毁了。茶花女26岁的生命,好像只要她爱人在最后10分钟赶来了,她人生就圆满了。
如果不拍照不晒图,注定会被遗忘的旅程,你还回去吗?或者至少还会一样感到快乐吗?
人类的存在有一个核心的事实,即时间最终还是有限的资源,但人类的记忆自我却忽略了这个事实。比起细水长流的幸福来说,人们更偏好享受短暂却强烈的快乐。这种偏见即由结合了峰终定律的过程忽视造成的。
体验自我的快乐或许才是更为重要的,我们既不拥有注定要被遗忘的过去,也不拥有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拥有的只有现在,此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