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原书第2版)》_读书笔记_800字

《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原书第2版)》_读书笔记800字

相比于作者的另一本书《嚣张的特权》,本书更多梳理了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的脉络,视野更为开阔。而后一本书更多在探讨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所应具备的特点。
货币因交换而生,当这种交换跨越国界,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就营运而生。依始,全球处于金属本位时代,金银铜等通货并行,几种金属之间设定官方比价,从而方便国际交换。但由于金属矿本身的发掘和开采,实际的金银铜市场比价呈现剧烈的波动,造成了大量的国际套利和汇率的频繁波动。
随着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加速,货币的网络效应使得全球范围内货币趋同。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普鲁士在赢得普法战争后也开始实行。与之频繁贸易的国家也纷纷跟进。原有的金银复本位国也在格雷钦法则下走向单一本位。各国通过设定货币和黄金的比价,建立了国际金本位制度。
然而国际金本位制度存在显著的缺陷。交换扩大所需的货币流通量远超黄金储备量和开采速度,货币本身越来越具有信用属性。同时这种固定汇率的做法,限制了央行的作用,随着民主运动和工会崛起,央行的首要目标从维持汇率稳定走向稳定国内经济、控制通胀和失业率。随着两次战争和大萧条,传统金本位也走向终结。
即便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也无可避免地走向金本位的命运。究其根本,在于固定汇率本身限制了调节内外均衡的能力。二战以来的故事告诉我们,内部均衡的调整非常之困难,需要借助于汇率的价格机制。同时内部均衡调整中的财政货币紧缩扩张和结构性政策也会显著作用于汇率,造成其波动。由此,浮动汇率制度成为国际的主流。
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依然不甚满意。全球汇率受资本流动主导大幅波动,但根本的问题在于美国的巨额双赤字和全球美元储备过剩。长期外部均衡的前提是内部均衡,中美则长期存在储蓄投资消费的失衡,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全球协调机制的缺失也助长了上述失衡。潜在的风险并没有因为浮动汇率体系建立而消失,只是隐藏起来。或许有一天我们又会面对一个全球失衡引起的危机时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