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黄瓦》_读书笔记700字
《红墙黄瓦》,说的是北京的皇家建筑, 每一座建筑都烙印着建造年代的生产技术与社会人文气息。这些老建筑在其存在的漫长岁月中,留下了过往人物与事件的痕迹,附着和积淀了比新建筑更丰富的人文信息,可触,可感,仿佛数百年前的事迹历历在目。
北京是中国最具历史感的城市,自西周至唐的1700余年间,北京作为北方重镇经过了13个朝代,名字也换过好几个,幽州、涿郡、范阳都是北京的曾用名。五代十国期间,包括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当做礼物送给了契丹人,北京成了辽国的陪都并改名南京。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作为陪都称为都。公元1153年,金朝的海陵王把首都迁到北京,扩大了规模并改称中都。北京正式成为了一个大国的首都。公元1234年,元世祖忽必烈把元朝的首都建立在了这里,在原金中都的东北边破土另建,并改名叫大都,开始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历史。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把明朝的首都正式从南京搬了过来,并改大都为“北京”。现在的北京样貌大至于那时形成。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大明王朝结束于景山脚下,同年十月初一,顺治帝入了关,从草原来到明皇城脚下,把清政府从今天的沈阳迁到了北京。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星红旗随风飘扬。
千余年来北京城遗留下来大量不同类型的建筑,其中最重要的是宫殿、祭坛、园囿、陵墓等供皇帝一家子及群臣享用的大型建筑群。虽然国内其他地区还有很多保存的很完整的古建筑,但是却没有比北京更巨大,等级更高,更华丽的古建筑群了,也没有那么多文化记忆承载在其中,古代皇宫建筑倾尽举国人力,物力,代表了当时最新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在建造技术,工艺,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为后世留下了非常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