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无忌惮》_读书笔记1200字
头衔众多的林博士是我欣赏的女子类型,知性优雅,通透练达,超级理性甚至有点冷酷。看《肆无忌惮》,想今年4月陆家嘴系列讲坛上林釆宜作题为“女性人生的哲学思考”的主题演讲,两相一结合,发现她10多年前的部分文章和今天的演讲体现出来的思想如出一辙。
记得她在讲台上操着明显带有福州口音的普通话侃侃而谈,人至中年棋至中盘,说话极其坦率直白,有点肆无忌惮。她设问设答了几个问题:
1.爱情是什么?有个不断结-离-结-离的好友向她倾诉爱情婚姻问题时,她说自己21岁就明白的道理,闺蜜40多岁了还没弄明白。爱情就是一种病,既让人沉缅又想摆脱。
2.爱情是永恒的吗?据说爱情只有18个月保质期,现实生活中没有永恒的爱情,除非当事人不存在了,如果都还在其实已成了亲情。
3.爱情是一个人的故事,是两个人的事故。同为著名女性,林徽因身边发生的都是故事,而萧红身边发生的就是事故。
4.和徐志摩有关的三位女性:张幼仪是树,陆小曼是花,而林徽因就是那开满了花的树。
“一个真正有根底的人,犹如一颗自由生长的树,吸收了世俗的阳光雨露,长出来的却是青枝翠叶,一树繁花都是生命本然的姿态,没有迎合,亦不对抗。”脑海自然涌出王维山中木芙蓉妍丽恣意,逍遥绽放,洒脱飘落的姿态,而林釆宜就是那一株繁花锦簇的自由树。
《生活在别处》从旅游写到外遇,情感旅游,猎奇求新,类比博人一笑。“感情这东西,善始是机缘,善终是智慧”,30多年的理性思想贯穿始终。
《云羽之外》读至“衣秋,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庭”已令我泪流满面(昨日知悉身体健康走遍世界的前前任领导倒在西藏,羽化成仙,悲伤共情)。
我有些理解了林釆宜。原生家庭的生活状态都为以后性格的养成,婚姻的选择,人生的处世打下清晰的注脚。林博士是有福之人,遗传了父亲的智商和林家的基因,在当下这个开放的时代有能力有机会获得更有价值的生活。
精神世界的触动传承甚于短暂的皮相之美。父亲教会她诗词歌赋,兰心蕙质,温润如玉,大雅不雕,气定神闲。父亲对两性关系的愿景是文君当垆,红袖添香,在他眼里妩媚妖娆不及知书识礼;最初的爱而不得各自奔散后,女人不易释怀,父亲坚去不返,虽多愁善感但仍是血性男儿。这篇关于曾祖、祖母、父母、女儿女婿的故事可以扩充为一部小说,拍一部电影。
《称呼》杜拉斯名言“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颓败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贯彻一生,所以人至70多岁依然有人爱着,林采宜希望自己满脸皱纹时也仍然有人爱。
《同桌》婚姻缔结的首要不是一门心思索求对方如何的优秀,为自身或家族带来的种种利好,而是合适,精神上的门当户对,量本利最佳。“同桌”是泥巴里滚大的孩子,却酷爱历史,向往没落贵族书房里那股带点霉味的书香,“满腹经纶”和“柴米油盐”相伴,不用甜言蜜语亦能品尝“家”的味道,且这个家已持续30余年,子女齐全,这也是合适的选择成就了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