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浴》_读书笔记1200字
自由是个永恒的话题,人的一生,若问最大的代价为何付出?往往只是自由。
为自由的去往一个地方,自由的爱一个人,自由的追求一种理想。因为这些自由,人付出时间甚至生命的代价去获取达到这些自由所需要的金钱,权力。文秀付出的不仅于此,还有自己的肉体。花样年华的肉体。付出给不止一个人,只是为自由的去往一个地方,自己的家。
可惜并不是所有代价都能带来结果,所有付出都能得到收获。
这一方面是个人的努力,另外一方面,还有大的历史环境条件。两者加起来,可以叫做命运。自己是小条件,环境是大条件。当大条件不支持一种存在时,小条件再充分,依然无助于命运的改变。
伯林在讲述自由的困境时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有个人陷入一个四面都是悬崖的深谷里,一定程度上这个人是自由的,然而这个人无论如何努力,即便付出自己全部的代价全部的生命,也是爬不出这个深渊的。
在这里,这个深渊就是文秀所身处的时代大背景。那一代人都在这个深渊里挣扎徘徊,无路可逃。在这个时代深渊的大背景里,深渊就是个人的大命运,无论如何挣扎,个人是无法摆脱命运深渊的局限的。
这就凸显了自由的价值,在任何的时代任何的地方,人在一定程度上的行动的自由不应该被抹杀。当大的自由条件丧失,无数个体的悲剧命运必然呈现。深渊命运中的人性必然走向麻木,悲剧无可避免。
自由生活的选择权力作为正义的一种,是人间社会所以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基本条件。不能确保这种正义,不能保证个人自由生活权力的社会,我们很难说它是正义的社会。
为了保证这种建基于正义基础上的生活的自由,亚里士多德提出过分配正义和交换正义的命题。分配的正义必然导致不正义,因为分配本身是缺乏公允标准的,权力垄断和寻租使分配正义只能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向“近水楼台先得月”倾斜。这时候,因为分配正义的失效,为求自由的个体寻求交换正义的可能(文秀的以肉体换自由)。然而在分配正义失效的环境里,负责分配自由者本身尚且处于不自由的状态,哪里来的可供信赖的交换程序?
结果,无非是造就许多畏缩猥琐的氓官和无数无所顾忌的盲民罢了。
这种情况罗尔斯曾经深刻的描述过:对于社会个体的自由而言,是程序正义还是结果正义更重要。
在这里,为了实现自己的自由正义,文秀既没有实现程序正义的途径,也等待不来结果正义的保证。无辜而绝望的文秀所以选择要自杀,是对于一切努力无效的绝望,对于这个正义离场自由消失的世界的绝望,对于社会邪恶和自己的堕落的绝望。而惟一能够给予她些许安慰的老金,本身就是一种绝望(被阉割)的象征。
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而言,惟一值得庆幸的是历史已成往事,自由的生活权力重见光明。只是,那种有可能抹杀自由生活与正义社会的潜在因素,在我们这种人治历史氛围极其浓厚的文化里,真的已经成为往事了吗?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