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变态心理学》_读书笔记_3500字

《变态心理学》_读书笔记3500字

描述各种心理异常的好书,区分的很清楚,善用比喻。


变态心理学

王玉 吴瑕

28个想法

◆ 第1章 前言

绝望的感觉~

>这一刻,生活的艰辛苦涩、尔虞我诈的焦躁,甚至每天无止境的工作和学习都如同沉重的包袱向你抛来。你无奈地叹口气,心中纵有千言万语,此刻却不知怎的,竟心痛到无法言语。

◆ 第2章 分裂的自我——精神分裂症

>> 思维和言语的混乱是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伴随着怪异的思维和言语,精神分裂症患者还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怪异行为

>> 那跟人格分裂有什么不同?不就是一个人内在碎成一片一片的吗?简单地说,患有精神分裂的人,他们的内在与现实生活是脱节的,他们没有办法告诉你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这样说吧,只要他们认为是真实的东西,那……就……是……真……的!你费尽唇舌,口沫横飞,都很难改变他们的看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

是一列

车厢之间车钩松动

甚至脱落的列车

他坚信自己是坚固的

飞速奔驰

旁人看着惊心动魄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火车是车厢之间车钩松动甚至脱落的列车。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会想当然,他坚信自己这列是“完整”的列车,自己完全可以驾驭。实际上呢?这列车可能失去了火车头,或者中间某节的车钩其实已经几乎完全松动了,过高的速度或强烈的晃动都有可能让那节车厢飞出去。但是呢,列车长本人根本不管。他相信自己的列车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列车。而我们旁观者站在铁道远处观望,心惊肉跳,目睹车厢一节一节甩飞出去。


人格分裂者

不同类型火车

串成一列

>人格分裂不也是这样吗!人格分裂患者的火车呢,其实还算是联接得比较紧实的,但是他们的列车是由不同类型的火车串成一列。领头的可能是快速列车,两三节车厢后变成了高铁,之后接上蒸汽火车,蒸汽火车之后接上动车。

>> 这就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症状——“思维破裂”,也就是说思维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


俺有点~思维奔逸

>“思维奔逸”,就是患者会说得很多、很快,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甚至诙谐幽默,而且这些话语之间是有一些逻辑联系的。

>> 生活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着十分剧烈且可怕的外在行为表现,他们情绪易被激惹,常常突然就暴怒,有的时候攻击指向他人,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指向自己。


精神分裂患者

感受到一个

不一样的世界

所作所为

依照自己的世界进行反应

幻境就是真实

>《91厘米之外》,是一部法国的动画短片,片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世界进行了一次探索,导演认为,精神分裂症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仅仅是因为患者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依照自己的世界进行反应,他们孤独无依


创造纳什均衡的天才数学家,最后活在被害妄想症里。

>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影视作品,不得不提的还有电影《美丽心灵》,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就是电影主人公的原型。纳什极富智慧和才能,二十一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在他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数学家”。
不幸的是,就在他事业正处于巅峰之时,一直跟随他的精神分裂症开始冒出了尖牙。影片里,因为从小就不知道怎么跟别人交流的纳什在集体里显得格外孤独、怪异。因为一次去五角大楼帮助情报处破解密码,纳什发现自己被人跟踪,最终他被国防部秘密聘请去解码苏联的军事情报,后来纳什甚至认为苏联人得知了他的下落要来暗杀他……可是比这些更加令人揪心的是,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纳什的幻觉。

>> 这是时代造成的悲剧,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人性的摧残。

>> 阳性症状主要是指一些异常的观念、行为和感觉体验,而阴性症状则是指精神分裂病人所缺乏的、退行的行为,主要包括情感淡漠、贫语和无动机。

>> 相较于“疯疯癫癫”型患者,这类“安静寡言”型患者难以被较早地发现,被发现时或许病情已经比较严重。

>> 有没有觉得精神分裂的阴性症状看起来有点像抑郁症?抑郁症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出现率约为25%,多见于疾病急性期和缓解后期,部分抑郁症状可能是继发于药物副反应和患者对精神病态的认识。

抑郁症和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不一样。

>那如何区分抑郁症和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呢?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跟现实是分离的,就像块会呼吸的木头,对你完全没有反应。有些重度抑郁症患者看起来也像木头,但从眼神中依然能读到他的忧虑,如果你仔细感受,或许能感觉到他与周围仍有些情感上的交流,不是完全分离的。

>> 看似小绵羊似的阴性症状,才是真正的“医生杀手”,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对此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比阳性症状顽固得多。跟“安静寡言”型患者交流会非常困难,这往往使得他们被社会隔离,不被关心,错过理想的治疗时机。假如有一天你碰到了一块“会呼吸的木头”,不要嫌弃人家,他的沉默不一定是对你的攻击和不友好,或许他只是病了,需要得到治疗。

◆ 第3章 心情的抛物线——心境障碍

>> 心境障碍以抑郁症和躁狂症作为两个极端,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只保持在单一的一个极端,那么他患有的是单相心境障碍(多数单相抑郁障碍的患者实际上是抑郁症患者);如果抑郁症和躁狂症在一个人的身上反复交替出现,那么他则是双相心境障碍的患者。

◆ 第8章 爱的不是你,是它——恋物癖、恋兽癖、恋尸癖

>> 恋物癖、恋兽癖、恋尸癖的患者性格多是比较怯懦、自卑和被动的。他们虽然在工作表现上有的会比较优秀和突出,但是由于家庭教育和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思想压力感受比较大等等性格。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的性能力缺乏自信,或者儿童时期受到过不好的性教育,都会让患者产生一种替代行为,也就是用没有自主能力的物体、宠物或者尸体来代替那些有自主感受的适龄异性。

◆ 第9章 叫我女王大人——性施虐和性受虐

>> 有调查指出,男性和女性性受虐的比例约20∶1!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数据!男性同胞们在显赫的职场官场外,可能还会蜷缩在情场中,渴望被人蹂躏和鞭挞!

痛并快乐着

>每当我们感受到快乐或者痛苦时,就会使相应的大脑区域得到激活,发出信号,告诉大脑我们的感受。由于快乐和痛苦两个区域挨得非常近,痛苦的信号有可能会引起快乐区域的激活,从而也跟着兴奋起来。

>> 施虐行为本身是心里生存的体现。

>> 既然早期经历中能够形成“性兴奋-SM”的制约性联结,那么也可以通过在渴望SM时频繁的接触让人厌恶的刺激,例如如果想到SM,就观看阉割的录像或者死亡的图片,这些厌恶的刺激如果总是和SM的念头联结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厌恶-SM”的模式了。

◆ 第10章 不识张郎是张郎——几种人格障碍外表

>> 看上去比较有魅力,语言和行为常常过分夸张,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和自己的虚荣心,这就是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的显着特征,简而言之,这种人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一场夸张的演出。 不是演员胜似演员——表演型人格障碍

>> 通常来讲,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未满足的情绪会在成年后通过略显扭曲的形式进行表达。

>> 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不能适应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且给他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干扰,那么就可以说这是一种人格障碍了。

>> 人格障碍在一个人的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后会一直伴随,到青年和中年时由于外界事件的引发,会变得严重,有些会一直延续至老年。

>>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不仅刻意回避陌生人,有时候他们对于十分熟悉和亲近的人也会回避。并且他们的回避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进行社交活动、不希望获得友谊或者亲情,他们是因为怕才会回避。

>> 像虐待这样的恶性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创伤能导致的心理障碍绝不止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一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惊恐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等诸多变态心理的产生都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有很密切的联系,每一种心理障碍都可能在一个人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产生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