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_精选读书笔记800字
薛定谔
花了一个周的时间,看了这本大作。
纵观全书,围绕了以下方面来回答本书的主题。
首先是本书的写作基础,是一个物理学家,运用物理学的视角以及生理学视角来阐述何为生命。
开篇自然是遗传。不仅仅是人类,所有物种的几百万年的生命的保存下来就是依靠的遗传,而几百万年的进化则是依靠的突变;但突变分为有利的和有害的;前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更适合生存的突变得到了保存,后者则遭到了淘汰。
接下来则从量子理论的视角以及能量定律来解释上述的宏观过程,便来到了微观世界。
遗传的物质我们都知道是DNA,而其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基因的构成则是分子以及大量原子,它的结构则是双螺旋结构。
突变——意味着基因的改变。而其结构和大分子又具有强大的稳定性,这就从结构上解释了人类一直在进化又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分子的性状改变是分子的物理结构或者化学性质的改变;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更多的是分子的物理结构改变,物理结构的改变也即形成了同分异构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重新排列。一个分子由一个稳定的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能量实现跃迁;而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这就从量子理论的能量上的不连续的跃迁,进而使得分子改变成为了它的同分异构体,而分子组成基因。这样就将量子理论与生物学建立了联系。
以上是生命的物质层面,解释了物质层面的问题,作者进而将思路转向非物质层面——意识,还需要面对的问题是:物质的生命与非物质生命的联系;作为客体的世界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与悖论。
科学以自称为客观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但是世界本身就是产生于个体的意识。
科学从感官中产生,而形成的图画却不包含意识,这个问题又将如何解决呢?
我们对我们的感官的研究以及形成图示并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