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_读书笔记2300字
钱钟书读书破万卷,用这个方法你也可以
(这类读书技巧需要练习的书,电子版自然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所以机智如我买了纸质书来试…)
(一)读书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关于书籍的箴言,我们上学的时候大概收集过许多作为素材,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在学校里老师总是耳提面命,要多读书勤读书好读书;在家里父母也会特地收拾出书柜,买了无数中外名著、热榜图书来填充。到后来自己布置房间,也会专门空出一个角落用书来装饰。
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查理芒格身边的朋友包括股神巴菲特,没有一天不读书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定下年度读书目标,还在社交网络上大方和网友们分享讨论。
在这个为知识付费的时代,得到和樊登读书这两款初始做读书知识付费的app,到2018年底的时候,樊登读书的用户人数达到了1000万,得到的用户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
不论是学生,还是职场白领,都希望能够通过读书学习来获取系统的知识体系,以此来提升能力或者解决问题。但是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是不会学习知识,而是不会学习读书。
“读书”这个词,就像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进行“读书”这个行为,而陌生却是因为更多时候我们看完了书就忘记了书里的内容。
(二)光读书多还不够
说起读书,就不能不提到钱钟书先生,他究竟读了多少书没有人知道,但从后来者整理先生留下的读书笔记我们可以略窥一二,1.5万页中文笔记大约摘录了3000多种书籍,3.5万页外文笔记大约摘录了4000多种书籍,除此外还有许多读而未摘的书籍暂且不提。
先生读书数量之浩瀚让人惊叹,而更让人瞠目钦佩的却是他对所有书里内容的掌握,中西名著典故,随之信手拈来。
之前有段轶闻是讲,钱钟书先生的同窗好友合伙戏弄他,让他推荐几本英文黄书,没过一会儿好友再去看,纸条上正反面都写满了字,包括书名、作者还有出版社等等,十分详细。
还有一次,他们一起相约出去游玩打猎,钱钟书先生拒绝了,还说:“我给你列些关于打猎的书籍”,然后一口气列了四五十部书。
可见除了读书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会读书的方法才能真正的“读以致用”。
关于读书方法,网上早已有许多篇搜集总结的文章,有前人的如,鲁迅先生的选读背书法、朱自清先生的通读法,还有钱钟书先生的阅读笔记法;还有后来的像,苹果阅读法、倍速阅读法等,举不胜数……
更甚至市面上还有分门别类、十分细致介绍读书方法的书籍,像经久不衰的艾德勒的“四层次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有讲拆书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还有追求阅读每天一本的《高效能阅读》,众多数目让人眼花缭乱。
(三)如何读书破万卷
我们迫切想要找到适合自己读书方法的同时,难道要把所有相关的书籍阅读一遍吗?不用的,我们只要找到自己读书问题的症结就可以了,解开了这个症结,读书我们也可以做到破万卷、融中西。
我们大多数在面对“读书”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时候,通常会在两个方面犯难,一个是自己的阅读速度太慢,一个就是书里内容的阅读理解不懂。
我们通常读完一本书都会花上很长的时间,有一种情况是因为读的书内容比较专业,里面有很多专业词汇,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辨析理解。这里我们主要讲第二种导致阅读速度慢的情况,就是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很多都喜欢在心里一字一句默读,同时还经常回读,这样的阅读我们的阅读速度很难不慢下来。
默读可能更多和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授的方法有关,读文章的时候要么大声朗读,要么就内心默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看书的时候一字一句地跟读。
而回读我们可以分为有意识地和无意识地回读,有意识的大多数是对内容的不熟悉反复复读,而无意识的就是不良习惯了。
那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就要消除回读和心里默读这两个坏习惯。在《如何高效阅读》这本书里给了我们解决办法,可以采取指读和眼球运动的方法。
在我们理解读书内容的前提下,尽量越快越好,这时候眼球跟随着手指的速度运转,心里的默读就会逐渐减少,自然而然读书速度就会加快。但需要注意的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技巧的运用需要反复地去练习巩固。
最近朋友压力很大导致失眠,翻来覆去地整夜整夜睡不着,后来解决了失眠之后,兴冲冲地跑来和我分享,一到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就拿起她男朋友微积分的书看十分钟,要不了三秒准会睡着,比他男朋友亲唱摇篮曲都有效。
我们很多人问题出在读完书就忘了内容是什么,只记得大概情节,再过一阵子连情节都快要想不起来了。所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可以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作者意图,还可以更彻底地掌握内容。
为什么会讲我朋友这个事例呢?因为我们读书前就要首先意识到,我们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为了阅读而阅读,不关注阅读目的的人都是耍流氓。
我们读书是为了了解历史文化,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还是只为了一时的消遣娱乐。带着不同具体的阅读目的来读书,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确保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最终要获取的信息。
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读书四问”,每次读书前读完后都问自己“这本书写了什么内容?”、“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是否赞同其中的观点?”、“还联想到了哪些其它相关的部分?”这样读完一本书下来,想要不记住内容,不了解作者意图都难了。
最后,读书其实和吃饭一样,都应该变成我们生活的常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所有看起来的毫不费力,一定是背后的拼尽全力,这句话送给大家,也送给自己,共勉。
写在最后,阅读数十种读书方法类书籍倾力整理,想要书单可以留言,轻砖勿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