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_精选读书笔记_4000字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_精选读书笔记4000字

喜欢这种能把事情说明白说透却没什么废话的书,逻辑清楚,言之有物。作者是国内阐述投资最清晰的人,却没有缠论作者的张狂散乱,读起来有持续的畅快感。

举重若轻、化繁为简。除了缠论,这是我唯一推荐读三遍以上的投资书。

投资中三个根本问题?

投资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以及为什么要现在买。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是估值的问题,第二个是公司品质的问题,第三个是买卖时机的问题。

市场估值是长期均值回归的,低估值时高仓位,高估值时低仓位,这个“笨办法”虽然既不能保证“总是对”、也不能保证“马上对”,但是长期坚持下来,一定是有超额收益的。

巴菲特自己做对冲基金的时候,基本上采用格雷厄姆的办法,对估值考虑得多。但之后受了菲利普斯和芒格的影响,越来越重视公司的品质。

巴菲特也说过,宁可用合理的价格买一个伟大的公司,也不要以很低的价格买一个一般的公司。彼得·林奇说,当有人告诉你“A公司是下一个B公司”的时候,第一要把A卖掉,第二要把B也卖掉。因为第一,A永远不会成为B;第二,B已经被当作成功的代名词,说明它的优点可能已经体现在现在的股价中了。

投资的第三个大问题是时机。都说投资是科学加艺术,在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中,估值是最接近科学的,有一整套的方法和规律可以学习;而选时是最接近艺术的,只可悟、不可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逆向投资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是最简单也最不容易学习的投资方式,因为它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品格——品格是无法学习的,只能通过实践慢慢磨炼出来。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逆向投资,也不是所一只股票是否值得逆向投资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看估值是否够低、是否已经过度反映了可能的坏消息。估值高的股票本身估值下调的空间大,加上这类股票的未来增长预期同样存在巨大下调空间,因此这种“戴维斯双杀”导致的下跌一般持续时间长而且幅度大,刚开始暴跌时不宜逆向投资。

其次,看遭遇的问题是否是短期问题、是否是可解决的问题。

最后,看股价暴跌本身是否会导致公司的基本面进一步恶化,即是否有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贝尔斯登和雷曼的股价下跌直接引发了债券评级的下降以及交易对手追加保证金的要求,这种负反馈带来的连锁反应就不适合逆向投资。中国的银行业因为有政府的隐性担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存在这种反身性,因此可以逆向投资。

投资中如何判断好公司?

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

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

前者是门槛,决定利润率的高低和趋势;后者是成长的可复制性,决定销售增速。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宁要有门槛的低增长(可持续),也不要没门槛的高增长(不可持续)。门槛是现有的,好把握;成长是将来的,难预测。

泥里的宝石与庙堂的砖头:
市场经常对动态的、暂时的信息(政策打压、订单超预期、10送10)过度反应,却对静态的、本质的信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行业竞争格局)反应严重不足。其实,宝石被人扔进泥里再踩上几只脚也仍是宝石,砖头被请进庙堂受人膜拜也仍是砖头。当其他行业的龙头公司想“移民”到某行业时,往往该行业股价已近阶段性顶部。

投资中如何判别新兴或传统行业?

新兴行业看需求,传统行业看供给。

新兴行业讲的是需求快速成长的事,不必纠结于供给。而传统行业则只有控制供给,企业利润才能快速增长。过去12个月里表现好的传统行业要么是寡头行业,要么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行业,二者的供给增长相对于需求而言都受到了有效控制。

投资中应该研究的事:

大家都喜欢新东西,但是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几年前声势浩大的新兴行业千般扶持却总是烂泥扶不上墙?为什么银行地产百般打压却总是赚得盆满钵满?这是由内在的经济规律、行业格局、供需关系和商业模式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做投资要研究的就是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而不是整天去猜测市场的情绪变化。有时猜测别人的情绪变化能给我们带来收益,但那是不能够持久的。而经济规律、行业特质、商业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你只要研究透了,它在三五年内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能为理解这些规律的投资人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

适合逆向投资的行业?

不是每个行业都适合做逆向投资:

有色煤炭之类的最好是跟着趋势走,钢铁这类夕阳行业有可能是价值陷阱,计算机、通讯、电子等技术变化快的行业同样不适合越跌越买。相较而言,食品饮料是个适合逆向投资的领域。作为消费者,我对食品安全事故深恶痛绝,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该把个人感情因素带入投资决策。从历史上看,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行业投资较好的买入点,特别是那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企业,更有可能是建仓良机。

与行业状况相反,那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的市场份额,反而在事故发生后出现了进一步扩大,因为人们购买时更加看重“大牌子”了,毕竟与小厂家相比,龙头企业更有资源和动力维护自己的品牌声誉。

事后看来,2013年白酒行业极其低迷,但是主要原因是八项规定等反腐措施,相比之下塑化剂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投资中最危险的时候?

分歧最一致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逆向投资并非一味与市场作对,因为市场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一般说来,趋势的初期和末期,就是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

任何投资方法都有缺陷,逆向投资的短板就是经常会买早了或者卖早了。买早了还得熬得住,这是逆向投资者的必备素质。投资者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市场中没有人能够卖在最高点、买在最低点。顶部和底部只是一个区域,该逆向时就不要犹豫,不要在乎短期最后一跌的得失,只要能笑到最后,短期难熬点又何妨?只有熬得住的投资者才适合做逆向投资。

投资中的短线和长线?

短线资金喜欢炒政策支持的行业,但从长线资本的角度看,国家限制的行业淘汰了落后产能,限制了新进入者。行业集中度提高,剩下的龙头企业的日子反而好过。

投资中影响价格涨跌的因素?

投资中影响股价涨跌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两点,一个是估值,一个是流动性。估值就是价格相对于价值是便宜了还是贵了,估值决定了股票能够上涨的空间,流动性则决定了股市涨跌的时间。现在我们对市场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应该说估值不高所以是有上涨空间的,但是大家却没有看到流动性的显著改善。虽然央行已经降低了存款准备金,但是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大家仍然感觉资金比较紧张。流动性的改善需要时间,也就是说政策从预调、微调,到最终能够成为市场向上的推力,这个转变也需要时间。

流动性一旦收得紧了,很多东西的价格就会撑不住,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所有的价格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就是说你的资金跟你所有东西的价格之和其实是一致的。所有的价格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比如钱多了,水涨船高,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往上涨,一旦钱少了,所有东西的价格都会往下跌。

投资中如何挑选好公司?

公司有四种:好的、平庸的、烂的、看不懂的;股票也有四种:被低估的、合理的、被高估的、估不准的。人的知识、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看不懂的公司占了一大半。在看得懂的公司中,估不准的又占了一大半。看得懂又估得准的,被高估的占了一大半。看得懂、估得准又没被高估的,烂公司占了一大半。剩下的股票中,合理价位的平庸公司又占了一大半。所以,一般情况下能找到被低估的平庸公司或合理价位的好公司已属不易,能买到被低估的好公司更是难上加难。可惜的是,当市场涌现大批被低估的好公司时,大家一般都在忙着斩仓。

2006年的时候有60%的空调厂商破产,这些破产的都是一些小企业,市场份额可能只有一点点。2006年以前空调行业是一个自由竞争的行业,2006年之后变成了双寡头的局面,老大和老二加起来可能有接近甚至超过50%的市场份额,老三老四基本上只有几个点,这个时候龙头企业就有定价权了。

所谓的投资,就是牢牢抓住这个定价权。

为什么投资有定价权的公司?

定价权的来源,基本上要么是垄断,要么是品牌,要么是技术专利,要么是资源矿产,或者相对稀缺的某种特定的资产。这样的行业就会有一定的定价权、一定的门槛,这样才能把竞争堵在门口,才会有积累。

通胀环境下买什么股票好?常见的答案是资产资源类股票,因为投资者可以直接受益于价格上涨。更好的答案也许是那些有定价权的公司:通胀时他们可以提价,把成本压力转嫁给下游;通胀回落时,他们不必降价就享受更高的利润率。这些公司包括食品饮料等品牌消费品和工程机械、核心汽配、白色家电等寡头垄断的高端制造业。

随着世界慢慢进入一种胜者为王,赢家通吃的年代,我们确实会发现一部分公司具有强大的定价权:能够卖多少钱就卖多钱,想收什么费就收什么费。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有霸王条款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因为这说明他有定价权。有的公司服务姿态很低,很辛苦却赚不到钱,原因是竞争太激烈了。我们要找行业竞争不激烈、赚钱很容易的公司。这种行业和公司确实存在,但是不多,大概有5~10个行业有这样的公司。长期来看,这样的公司赚钱的概率大得多。

和巴菲特所说的找那种“傻子都能管”的公司类似,一般都是看这个公司如果我去当CEO是不是可以管好,如果我也能管好,那就是“傻子都能管”的公司,如果傻子能管好我就买,这些因素决定了谁管都可以。许多大公司每年利润几百亿、几千亿,但不见得是靠管理层的本事,谁都能做管理层的公司就是好公司。

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定价权上面,而定价权主要来自品牌和寡头垄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