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若不系之舟》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泛若不系之舟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泛若不系之舟》,作者傅真。
最早知道傅真此人,是在用 Rss 订阅独立博客时。
傅真博客名叫「最好金龟换酒」。讲真的,这个年代还在坚持更新博客的人,都值得敬佩。这些人不是在为流量写作,只是纯粹的喜欢一件事情。
坐在井底,拿着书,读他人旅行经历,借书本体验生活的其他可能。不失为一件低投入高回报的事情。
尽管书本体验,与亲身经历,隔着距离。但透过书页,间接感受傅真旅行中的各种情绪,有启发、有共鸣、有期待与向往。
《泛若不系之舟》记录傅真和他丈夫铭基在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西藏、云南的旅行经历。
其中有很多傅真的个人感受,这些部分最精彩。
写到西藏,谈及信仰。她说,我不信宗教,虽然这并不代表我没有信仰,但有时也的确会感到某种空虚与孤独——由于缺少历史、传统、仪典、同道以及对于“神圣者”的敬畏,这样的信仰终究与真正的宗教信仰不同,太容易流于空幻,或是变成自我沉醉,使得我们只关心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感受。
傅真说,学会谦卑,尊重每一个现象,不事先占领优越于对方的立场,避免非黑即白的思考。
因为这本书写得很坦诚,所以在读的过程中,会对作者身上的某一部分特质,形成一种清晰认识。
显然傅真是个能够共情的人。
共情不是站在他人的立场用自己的方式思考,而是站在他人的立场用他人的方式思考。如此才能真正明白他人所思所想。
傅真在泰国参加了十日内观冥想课程。
她写道:「我看过不少佛学书籍,也的确欣赏佛教的哲学智慧,然而看书得到的收获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智慧,一切都只在概念和理论层面,即使经过了自己思考予以知性判断,也仍然不是自己的洞见,很难真正改变内心的本质。」
深有共鸣。
她说,内观课程将「无常」的道理用实践方式深植在她心中。
书里提到,他们拜访大理苍山深处的无为寺,真正的佛门清净地。心向往之。
我和寺庙有种奇妙的缘分。平湖的报本禅寺,里面的师兄们都很可爱。今年在我脆弱时,他们给我极大帮助。还有苏州的西园寺,有时间一定要去。
傅真在后记中写道:这本书不止一次提到「平衡」二字,而此刻的我意识到最重要的平衡在于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确知自己拥有的能力和机会,并行使自由意志使之得到最好的发挥。
每个人都在给自己寻找各种理由。傅真为她的新生活找到了理由。
我和年轻时的傅真差不多同类人。她勇敢探索自己的人生之旅,实践出各种感悟。我却以一种懦弱逃避的方式,躲在井底,消费主义、大众文娱从天上砸下来,挡住井口,连仅剩的一小片天空也快看不见了。好在有傅真这样的人,写出这样的书,使得井底之人,间接地一窥天地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