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论》_精选读书笔记1200字
向松祚教授在《新资本论》一书指出,只有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尤其是《布雷顿森林协议》确定的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才真正开始进入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新时代。
首先从经济现象看,金融资本主义所必然具有的一切典型的经济现象和特征事实,只有20世纪70年代之后,才开始最直接和最鲜明地呈现出来。这些特征事实和独特现象包括:
1.金融业对经济增长或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逐渐和快速上升。
2.金融资产占全部资产或财富的比例快速上升。
3.金融工具的数量和交易量快速上升。
4.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进入金融业。
5.金融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及其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其他行业的平均收入,金融行业精英阶级的收入跃居所有收入阶层的金字塔顶,成为所谓1%最高收入阶层中的最高收入者,即成为那个众矢之的的0.01%群体。
6.关键经济指标(利率和汇率)日益脱离经济基本面,转而由金融市场的预期和投机行为来决定。
7.金融业日益演化为一个自我循环的虚拟经济体系。
8.全球外汇交易量迅速脱离全球贸易结算需求和避险需求,成为与真实贸易无关的完全的套利交易。
9.大宗商品日益成为金融炒作或投机的标的物,成为金融产品,其价格日益脱离实体经济的供求关系。
10.金融业和金融家对国家和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大而不能倒”甚至“小而不能倒”成为金融业新的救命符咒。
11.中央银行的货币信贷政策跃居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退居其次。
12.货币危机、汇率危机、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的频率快速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迅速上升。
向松祚教授认为,当代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就是经济整体“脱实向虚”。如何引导货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各国共同面临的政策难题。赤字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无力刺激实体经济复苏,至少刺激效果或边际效率已经显著下降。因为量化宽松和财政赤字所释放的货币和信贷,绝大部分进入虚拟经济的自我循环体系之中,无法流到实体经济体系。
尽管累积了史无前例的4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中国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却仍然相当弱小。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出口大国、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面对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汹涌浪潮的冲击,中国仍然主要采取守势,有时甚至相当被动。与此同时,人民币名义汇率长期的单向升值和升值预期,房地产政策全方位的失败或失效,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金融危机之后近乎疯狂的货币信贷和债务扩张,共同制造出中国惊人的房地产泡沫,不仅极大地扭曲了产业结构,扭曲了企业家的投资意愿和投资方向,极大地加剧了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而且让整体经济面临“脱实向虚”的巨大危险,如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纠正经济泡沫化的趋向,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