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卷1):科学说需求》_精选读书笔记700字
花了一周約十小時看完經濟解釋的第一卷,受益匪淺值得重複翻閱,感覺自身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理解的地方。書中張老師對許多著名經濟學巨人、師友觀點的質疑和推敲,鑒於知識水平實驗經歷的局限性而未敢苟同,勿念對錯從科學上求真驗證的角度是值得推崇學習的。大學時期曾修讀過Econ 101、102明白utility function, cost, equilibrium, law of demand是甚麼,被灌輸的同時卻沒有在生活中去驗證對錯,自慚形穢。
書中提及在爭論“建立的理論”能否被推翻前,有些ground rules是需要大家遵守的,否則容易被指鹿為馬。例如顯淺的1+1=2,如果無法達成共識就無辯論的意義。還有套套邏輯不能被推翻的因由作繭自縛,沒有內容,沒有解釋力導致有些人在驗證問題的時候問題跌入套套邏輯中卻沾沾自喜邏輯無法被推翻。“所謂套套邏輯,是指一些言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錯。”文中舉例說明,一位經濟學者試圖以事實考證私營企業的生產成本是否該企業所能做到的最低成本。 因為私營企業要圖私利,而定義本身亦不允許 可以又故意不減低成本 的行為,所以Milton Friedman對這位學者的評價是:“愚蠢的問題自然得到愚蠢的答案。”
值得慶幸的是某些套套邏輯在對其範圍加以限制、收窄的同時是可以促成一個有內容—但卻有機會被推翻—的理論以作挽救。因為經濟學的理論必須建立在一個個“貼地”的assumption之中,所以當環境遇到極大的轉變的時候可能自己舊的理論會成為你判斷的偏見。學習的同時必須觀察人們行為的微調、不同社會的轉化,進而去推舊迎新。我想我是在讀一本哲學書,寄望在未來的一年能學懂如何判斷一件事是否有內容,是不是套套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