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_读书笔记_1100字

《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_读书笔记1100字

这本书是分两个阶段看完的。中间放了一段时间,重新接着读的时候,感觉更好了。
1、作为一本讲文学史的书,本书史料涉猎很广,如后记所说,作者通读了明实录、明人文集等各种材料。众所周知,读这些材料是很费功夫的。作者对这些史料细致的解读、辨正都很有功力。
2、这是一本讲文学的书,但是本书并没有拘泥于文学,而是从史料出发,讲当时的政治生态、文学“场景”,然后探讨文学面貌。正是这一点特别吸引我,传统的历史学著作,大多从史部材料出发,本书则是大量利用集部材料,与史部材料相比生动了很多、鲜活了很多。正是这些生动鲜活的材料,拉近了与古人的距离,让人感到一种真实的生活气息,感受到古人的政治生活,感受到一个真正鲜活的生命存在。特别是本书的第二章关于庶吉士的馆选部分,既有士人之间相互唱和的文学探讨 ,还夹杂着那时人们的生活。
3、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吴敬梓用小说的手法写古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但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从来不仅是知识分子,他们都是王 朝官员的后备队伍。这本书则是利用文人别集这些材料,用学术讲明代士林故事。所以,我感觉倒是可以利用这些文人别集写一写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比如一名新科进士全生命的政治生活史,讲他的工作、他的家庭生活、他的社会交游等等。
4、由于我是学习政治学的,所以对本书一些关于政治相关的章节很有兴趣,对后面单纯讲文学的部分倒是兴趣减了不少。不过正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也对明代的历史、职官、选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读了一些明代制度的书,但总感觉过于描述,都没有像本书一样,充满“历史的细节”,就比如探讨六部各司的“剧、闲”,通过身在其中的郎署官员的文集,让他们自己说出,“部”里的生活、“司”里的生活到底如何,工作忙不忙,哪个司轻松、哪个司累成狗,这样的研究很是有趣的。当然这不是本书的主题,本书论及这点是为了说明,哪个部门的官员有超多的空余时间可以搞文学创作。
5、在多年的读书的生涯中,慢慢的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读书的后记。因为后记部分,总是作者在完成全书写作之后的一个情感的抒发。带有情感的文字读起来是最有意思的。这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说到博士就不能不提当代博士研究生的生活。作者在后记中,第一句话就是“现今学界”竞争的“惨烈”,接着就是评职称。这就是当下中国高校教师的生存现状。着急,每个人都着急。作者回忆了他在论文写作时的困惑与艰难,当然更有他的抱负和野心,我想这是每一个博士生都曾经历的,当然翟天临们除外。最后就是致谢部分。我读过很多后记,有的写的真情流露,有的则是平平淡淡。但一份充满情感的致谢 ,总是令人感动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