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_读书笔记1200字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
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1][2][3][4]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去世,享年76岁。[1][2][3][4]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1939年他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
◆ E=mc2的整个意思就是说,每个物质中的能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光速是每秒十八万六千三百里,把这个数字自乘一次,就可以知道从一小块物质中可以获得何等惊人的能量数字了。仅仅是一千克的物质,如果能将它转变成能量,则其能量大约相当于两千五百万千瓦的电力。 科学家们把这项惊人的公式应用在令人震惊的两项发展上。 第一,这个公式解释了太阳的秘密。太阳为什么能够连续几十亿年发出光与热,而不会像一块炭那样烧成一团灰。科学家们以爱因斯坦的理论为研究依据,把这项公式应用在太阳内部的原子上。这些原子存在于几百万度的高温中,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原子不断地将它们的物质转变成能量。 爱因斯坦的第二项研究结果震惊了全世界,而那时距离他在瑞士发表第一篇有关相对论的论文,已经有四十年之久了。科学家们更进一步地研究原子能的其他功用,他们学会了如何把铀原子转变成能量。他们制造了原子弹,在广岛上空引爆。
爱因斯坦使全世界感到震惊的,并不只是因为他称太空是曲线形的,而且他还认为,太空是有限的,并不是永恒无垠的。他说,从太阳或其他许多星球发出的一道光线,沿着曲线前进,在十几亿年之后,这道光线将会回到它原来出发的地点。这表示,整个宇宙就像一个球体的表面,是有限的,但没有明确的界线。
◆ 爱因斯坦晚年虽曾协助他的同胞建立以色列,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哪一个国家的国民或是哪一种宗教的信徒。他曾发表过一篇声明,对此作过简单而明确的解释:“这世界上没有比服务人类更崇高的宗教。我们这些同在地球上生活的人,肩负着相同的生命任务。人类的一般福祉乃在于对一切人类的一视同仁,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贫穷还是富裕、基督徒还是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还是印度教徒……真正的宗教就是真实的生活,生活在善良与正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