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_精选读书笔记4000字
废话——
看这本书的整个期间,一直就比较压抑,给人的感觉就像待在一个密闭的空间,让人喘不过气来,时刻都想逃离的感觉。
大概也正是因为什么事情都有样例,也才会促使社会不断的进展和我们的不断改变,本书的教育的意义真的很大,尤其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
如果能够避免血的代价才可以长大,承受不起的同时也确实可以让人变。
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儿女也都是第一次做孩子,很少有家庭能够在不争吵不打骂的情况下进行心平气和的沟通。
原生家庭带来的苦痛,也真的没有办法完全摆脱,夜里梦到的都真实存在过。也真的希望会有很多做父母的认真的看完这本书,而我们也只能在很多年之后尽量去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人的一生最怕也莫过于,嫁给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成为像母亲的人,孩子成为当年的自己。仅是想想而已就让人不寒而栗。
这本书的书评拖了很久,总想着要写也总是被其他的事耽搁,也总是找不到安静的日子一次写完。
最近事情很多又不是很多,也终于开始在茫然的颓废中寻找哪一个支点,昨天夜里接单打游戏到很晚,也才真的明白赚钱买排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难搞嗷。
很多话一到手边就不知道到底该用怎么样的文字去表达,就很难。那种焦灼的心情难以言说。
正文——“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玛丽琳(母亲)白人
青春时代时的玛丽琳炙热又聪明,像很多女孩子一样,在荷尔蒙迸发出来的时候,会偷偷的暗恋自己喜欢的男孩子,也会用热烈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男孩。青春两个字,让人想想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她的脸就发起热来,仿佛走进了夏季的烈日底下。她觉得自己的脸一定红透了,像个灯塔一样闪闪发光,但当她用眼角的余光在教室里乱瞄时,却发现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课堂内容上。
我记得玛丽琳在学生时期的好强,也记得她表现出的灵动聪明,从梦想成为一个医生的时候,她表现出的韧劲以及她的不服输,她用行动表明女孩子也从来不会比男孩子弱。
直到遇见让他心动的男孩子,也甘愿放弃自己的梦想去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在后来的故事中玛丽琳为了实现自己当医生的梦想,选择离家出走,可也终究低估了“家庭”两个字的含义。
几个月后两人结婚时,他们达成了一条约定: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停止问问题,向前看,决不向后看
以下纯属个人看法(别杠我,我会杠回去的)
——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发现男人并不值得你为他付出一切,也真就不值。
几十年的夫妻感情也真就不如外边的夜猫好,男人也大抵都一个德行,没一个好东西;昨天阿沁的事上了爆搜,认识阿沁也因为在大学期间关注过一段时间,大学毕业尚未毕业不过也快了,男生就劈腿也真就是个渣男。五年的感情怎么就最后什么也不是了呢,女孩子得有多难过。
包括后面玛丽琳丈夫出轨,我也不止几次提过出轨时在这个年纪最不能忍受的事,我也没资格去评判后来玛丽琳做出的决定,因为我不是她,也没有到她的年纪,所以也不会妄加评定好坏与否。
玛丽琳一生都在摆脱母亲对她的影响,也暗自下定决心发誓不要在做像母亲一样的人,我也不明白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玛丽琳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亦或者结婚之后,有了孩子之后。将自己的想法加诸于长的最像自己的孩子身上。
我记得芥川龙之介有一句经典名言“人一生的悲剧,是开始成为别人的父母和孩子”,也大概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我无法辩驳,难道孤儿才是……也不尽然吧。(皮一哈)
- 詹姆斯(父亲)
亚洲人,这个身份跟了詹姆斯一生。童年时的遭遇以及境况都让这个人有着很大的自卑心理,以至于在成年之后做的决定都深受这个身份的荼毒。
又提到了身份差异,深层次挖掘到话好像还跟当时本国的发展有关真难搞。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写了,每个人都做法当然与他的遭遇有关,但好像这么来说也情有可原但是我一直又都觉得,人是可以自救的,也正因为自己经历过的事,恰恰可以避免此类相同的悲剧再一次发生所以,詹姆斯的做法也并不值得人同情。(把自己说服之后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价别人了)
詹姆斯承受了多年别人不加掩饰的打量,他们似乎把他当成了动物园里的动物,他听够了路人的窃窃私语——中国佬,滚回家——“与众不同”一直是他脑门上的烙印,在两眼之间闪闪发光,这个词影响了他的一生,它在每件事上都留下了肮脏的手印。然而,“与众不同”在玛丽琳眼中却具有不同含义。
其实“我觉得”詹姆斯开始跟玛丽琳结婚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玛丽琳的身份(别杠 ,你杠我说不定我会像莉迪亚一样)
詹姆斯因为身份原因,他有着一口纯正流利的语言并且没有口音,也因为身份的原因他时常期待从别人口中因为得知自己的身份时的惊讶而感到高兴,更因为自己的身份他不是一个“好父亲”。
詹姆斯把他以前从没说过、甚至从未对玛丽琳暗示过的话都倾倒出来:“你又没有在别人都和你长得不一样的房间里待过,没有人当着你的面嘲笑过你,你也从来没有被人当作外国人对待。”他觉得自己快要吐了,猛地抬起手背挡住嘴,“与众不同——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
因为身份也可以“心安理得”的出轨,自以为是认为,也自以为的随便说出这句话……
渣男语录
假装你从来没遇见我,这一切都没发生过。
- 内斯(大儿子)
长相像父亲,所以得不到父亲和母亲爱,也总是被忽视,对航空很迷恋。
内斯因为在泳池的那一次经历,詹姆斯又没有做一个很好的引导,导致内斯就像小时候的詹姆斯一样,经历了被人歧视的结局,其实詹姆斯作为一个父亲本该出面,可他没有。
地球上的一切都会隐去,包括那些离家出走的母亲、不爱你的父亲和嘲笑你的小孩——所有东西都会收缩成针尖大小,然后完全消失。在上面,除却星辰之外,别无他物。
他想,天穹深处的宇航员不过是些微尘,两个小人,挤在沙丁鱼罐头大小的空间里,鼓捣着各种螺母螺栓。
内斯也才只是一个高中生,所以才渴望远离家人,走的越远越好,内斯期待通知书的日子里也成为莉迪亚最痛苦的时候。
内斯和杰克的故事,可能是这本书里最大的惊喜
- 汉娜(小女儿)
也是因为长相外貌像父亲,没有遗传母亲的特征,汉娜经常带着角落里,包括桌子下。懂事的让人心疼。
汉娜也仿佛明白她在家庭这个宇宙中的位置,她从安静的婴儿成长为善于察言观色的小孩:她喜欢躲在角落和柜子里,还有沙发后面、桌布底下,退出家人的视野和脑海,从而确保家中的领土划分不会出现丝毫的变动。)
- 莉迪亚(二女儿)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外貌全部都遗传了母亲的基因,也因此父母对她的爱成为了她最后自杀的原因。
玛丽琳和詹姆斯对莉迪亚的爱近乎接近“疯狂”
莉迪亚安静孤僻,缺少朋友,她最近的成绩直线下降。她的家庭也很奇怪,没有朋友,与环境格格不入。
因为玛丽琳的离家出走,造成莉迪亚往后对母亲提出的要求也一概不落的完成,在很久之后玛丽琳才明白,莉迪亚并不是喜欢科学,只是因为喜欢妈妈。
如果她母亲能回家,让她喝完自己的牛奶——莉迪亚想,书页模糊起来——她一定会喝完。她会自觉刷牙,医生给她打针的时候也不哭。母亲一关灯,她就睡觉。她再也不会生病。母亲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她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意愿。
莉迪亚是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尽管她不愿意成为这个中心——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的苦涩泡沫。
但今天,她把它从衣架上拿下来。她仔细地梳理头发,让它们在额头中间分开,然后用一只红色发夹把一侧的头发固定好。她举着唇膏,用它的顶端描摹自己的唇线。
莉迪亚自杀那天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打扮的比之前更漂亮一点。
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父母对其他孩子多一点的关注,大概也值得吧。(莉迪亚这样想)
是解脱也是放下----------------------------------------
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你可以不接他们的电话,撕掉他们的来信,假装他们不曾存在,以新的自我开启新的人生。这说到底只是个物理上的距离问题。
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令人窒息。
从那年夏天母亲离家出走开始,他们家就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全家人仿佛身处一座悬崖之上,摇摇欲坠。没人意识到幸福是多么的脆弱,不知道只要你不小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推倒幸福,让它粉身碎骨。
作者的文字功底绝了,电影画面更美的叭
玉米片随着他的动作枯萎塌陷,沉入混浊的牛奶。
上午的阳光洒满房间,有着柠檬戚风蛋糕般的细腻质感,照亮了碗柜、空衣橱的内部和光洁的地板。
天上盘旋的鸟儿肯定把他们当成了一群雕塑。
她母亲梦想着过上金光闪闪、萦绕着香草味道的生活,最后却孤独终老,像一只困在这座空荡荡的小房子里的可怜苍蝇。
车外的噪音震耳欲聋,仿佛有几百万颗弹珠砸在锡皮屋顶上,几百万个广播电台同时发出嘶哑空白的背景音。
湖水拍打着她的脚踝,像舌头舔舐自己的嘴唇一样轻柔。
一个像粉笔一样雪白光洁的新世界正在恭候他的光临。
晨曦穿过窗户洒在墙壁上,形成明暗不一的光点,她斜眼瞥去,想要分辨出白色和米白色的不同。
其中的痛楚像轮船上的雾笛,深深穿透她的心。
被捏碎的煮鸡蛋。锋利的蛋壳深深插进了柔软的蛋白里。
啤酒尝起来像带着泡沫的尿液
外面传来汽车倒出车道的哀鸣,然后是加速的声音和告别的鸣笛;他们都听见了。沉寂如尘土一般覆盖了整座房子。
头顶漆黑的夜幕像一池墨水,星光熠熠。
云杉树上出现了一只蓝松鸦。
一片去年秋天留下的枯叶应声而落,像一架坠毁的直升机,旋转着掉到地上。
树上落下的绿色花蕾被坚硬的扫帚压碎。
其实,天花板上的鞋印说到底是一样荒唐的东西,无法解释,毫无意义,是魔法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