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与为学:胡适言论集(评注本)》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此书较好的就是有文章的背景介绍,不好的就是揉杂了当时作家的文章,常常二者混合在一起直到读一半才发现。
之前对于胡适的认知就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北大校长,教育家,等等一系列的头衔,其实想要真正的去认知一个人要看他的行为和言语,近距离与作者的对话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他的著作。
不得不承认,凡是大家,他们的文化底蕴是值得钦佩的,这不是短期可得的,是浸润在骨子里的一种对文化的追求和探索。这大概就是敢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底气。教育是先生的毕生追求,“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教育家所共同的认知。虽然现在对胡适的思想有诸多的争议,但是仍不妨碍他对于教育的贡献。
言传身教,这是古代对于家庭教育的认知,“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作为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与理念就是将自己要教给孩子的,以身作则的做出来,不用教育,不用打骂,就自然无形教化了。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胡先生“德行好,人缘好,气味好”,“容忍,大度”,这都得益于他母亲言传身教的仁慈和温和。他本人曾说“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这是他母亲教导的要容忍宽和吧!他治学交友虽具门户之见,为人处事无害人之心。虽然透着圆滑,但是却也是有用的,这大概也是他在纽约胡公馆门庭若市的原因,也是他能够悠游在各大重要圈子的原因吧!
为学要“勤奋,谨慎,平和,不急”不仅适用于为学,为人要“勤俭诚实,身体健康,”其实二者是相通的。为学讲究开卷有益,也要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怀疑精神,既要对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充满敬畏,也要对其充满好奇和探索。不得不感慨,作为当代的我们,就古代文化而言,我们仅限于书本唐诗宋词与文言文,却忘记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分类,除了耳熟能祥的文章名句,也要知道韵文类书籍繁杂与版本的不同,在没有参考目录的情况下,胡适能列出应该要读的古文的目录,让现在的人都匪夷所思,也让作为读者的我感叹不已,这才是作家与大家的体现。除了在自身文化修养上有如此高的要求与成就外,在学校的教育还有一个合群的问题,最好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读书就是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知道自己的不足。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有带着问题去做一件事,疑惑了,受挫了,才是自己值得进步的地方,有疑才有得,读书要博要精,既为参考,也为做人,学习也要勤,要慎,要谦, 走出舒适区就带有这种意味吧!到社会,要从工作中学习,也要从学习中工作。这也是保持持续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