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_读书笔记1500字
本书集众多高层智囊,专家十八大之前一段时间的谈话和文章于一起,对于不了解当今中国问题的人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因为缺乏详细的数据和论证,只有形而上的讨论,因此并不能给我们全景式的现代中国的描述。
考虑到某些数据的敏感性以及这些文章出现的场合,那么它们只涉及理论的探讨也是情有可原的。
纵观本书,十八大前大家对于中国需要深化改革的迫切性深信不疑,无论是基尼指数还是老龄化,种种问题都表明当代中国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中国人的选择决定了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命运。
大家达成共识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政治需要改革,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十八大之前的政治体制已经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2 经济需要转型优化,市场应该从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转变为决定性作用。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少不了第一个目标的配合。
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可以说把本书提到的所有问题都囊括了,7年过去了,可以看到有的目标已经完成,有的还刚刚起步甚至倒退了。
在我们以自己的节奏跌跌撞撞往前走的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向中国施压,开启了贸易战,对中兴,华为的制裁猛地扇醒了某些沉睡麻木的中国人,当然有的人是怎么也扇不醒的。
正因为美国占据了领先的技术高地,拥有全世界通行的美元霸权以及他们无往不利的文化输出,给当今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也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
可以欣喜的看到,现今的中国人正在崇尚倪光南院士这样坚持自主创新的科学家,正在推崇华为这样矢志不渝投入接近20%的纯利润进行科技研发攻关的私有企业。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也是制度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制度能不能好的服务于人才,吸引人才,为人才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这个国家的未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制度的优化和再生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在全面深化的道路上如果有更科学的研究,更翔实的数据和理论模型,将会更有利于改革的推动。
避免陷入无谓的正反观念的论证,比如正方说高速公路建设几十年,成本早就收回来了,这个时候应该停止高速公路收费,反方说还有更多高速公路需要建设,已有的高速路收费都是为了更多的高速路建设,而且如果停止收费,将有很多收费人员没有工作,引起社会动荡。
如果没有详细的数据和论证,两方只会僵持不下,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如果我们能知道
1 目前还有多少高速路收回成本之后仍在收费,每年多收多少钱
2 每年要新建多少高速路,要花费多少钱,1中多收的钱是不是远远多于新建费用?还是远远不够?如果是远多于,那么实际可以停收很多高速路?如果远远不够,是不是继续收也没有意义?
3 新建的高速路是不是也可以像已修建的高速路一样从银行贷款,自负盈亏?如果不可以,是不是说明这个路修的不必要?
4 下岗人员如何再就业?现在推广的etc是不是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取代人工收费?那么现在各高速路是不是应该建立再就业基金帮助员工进行再就业培训?自愿培训越早的员工受到的帮扶越多?这些花费是不是比将来裁员补偿甚至破产没有补偿更好?
当我们谈论经济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谈论的是数学问题,一个正确的模型,正确的输入条件和运算过程得出的正确结果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也可以把我们从无休止的讨论中挽救出来,为我们赢得关键的时间窗口。
很多大的问题可能涉及变量太多,而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甚至输入条件的稍微变化就会引起运算结果的巨大偏差,但这并不能说明模型没用,只能说我们目前的运算手段和理论还很有限。也不能因此否决了数学在小的问题上的重要性。
毕竟数据和方法是人创造的,人不是完美的,因为创造的东西也不可能完美,但是借助工具,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