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来自咨询与治疗大师的启示》_读书笔记_3000字

《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来自咨询与治疗大师的启示》_读书笔记3000字

最喜欢的心理大师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和八种人格,他与弗洛依德渐行渐远的关系也耐人寻味。


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来自咨询与治疗大师的启示

杨慧 熊哲宏主编

19个想法

◆ 荣格:灵魂巨人的神秘之旅

也许天才

都有双重人格

一个凡人

一个超人

>读中学时,荣格更深入地探索了自己。他认识到自己有着二重人格,一个是他父母的儿子,而另一个是个老人。他常常为第二人格的出现而感到惊奇,然而他又试图从第二人格那里获知一些第一人格所不知道的信息。

孤独才是个天才的宿命

>荣格认识到这样一点:“一个人除非跟人们谈些他们所知道的事,否则便只能是对牛弹琴。”从此他开始收起自己那些“奇特”的想法,他知道别人无法理解,那么他便没必要为了无谓的争执而被人当作怪物。

天才都爱尼采

>荣格被尼采所吸引,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不敢将此告诉旁人,他害怕被孤立,害怕像尼采一样站在大多数人之外。然而,有什么能压制住一个伟大人物的思想呢?即使他再害怕,他也仍如饥似渴的读完了尼采的著作,并最终成为当时被学术界所摒弃的弗洛伊德的支持者。

>> 1903年,荣格与比他小9岁的埃玛结婚,在这一场长达52年的婚姻中,埃玛给予了荣格最深的爱和包容,她与荣格形成互补,弥补了他许多方面的不足,她为荣格生下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真有这样伟大的爱

愿意享齐人之福

和平共处

>她们也深知自己和对方对于荣格的重要性,因此她们相互间从未采取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她们共同地爱着一个人,同时又和平的共处着。

荣格和弗洛依德

既彼此吸引

又渐行渐远

>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友情持续了5年之久。起初,荣格被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所吸引,尽管一开始他就无法认同弗洛伊德对性的强调,但他仍然在弗洛伊德的压抑机制理论中得到了共鸣。在慕尼黑的一次会议上,荣格第一次站出来为弗洛伊德进行辩护,他还为《慕尼黑医学周报》写了一篇文章,赞扬弗洛伊德的精神病理论对了解强迫观念性精神病起了很大作用。

>> 1907年,弗洛伊德邀请荣格前来探访,他们在维也纳的第一次见面,标志着两位精神分析伟人友谊的建立。在那次见面中,他们一连进行了13个小时的交谈,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同时荣格也明显的感到他与弗洛伊德之间存在着分歧——他实在无法认同弗洛伊德把任何事情都归结于性的观点。

>> 从荣格自小就不服从权威的性格可以看出,他无法长久地在弗洛伊德面前压抑自己的不同想法,他们之间的决裂似乎早就已注定。对于他们之间的分歧,弗洛伊德非常痛心,有一次荣格当众提出跟他相左的意见,他突然就晕了过去,而荣格则意识到,弗洛伊德的这种晕厥是因为他“子杀父的幻觉”。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脱胎于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集体无意识” (collective unconscious)是荣格根据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荣格认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不过就是“个体无意识”——所发展出来的概念,也是他总结了一生当中的各种体验和多年的探索成果所得到的精华。

>> 所谓未知事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处在外部并且可以被感知到的客体,另一类则是那些处在内部且可以被即刻体验到的客体。第一类包括了外部世界中的未知事物,而第二类则包括了内部世界中的未知事物。无意识即指后者所代表的领域,同时也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通过无数代的遗传所保留下来的种族经验。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通过无数代的遗传所保留下来的种族经验,在心理的最深层所堆积而成的人类的普遍性精神。集体无意识随着人类的进化而积累、改变,“它隐藏在人类心灵的最深处,是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

集体无意识让每个人,拥有相似的行为。

>集体无意识是通过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继承或进化而来,它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独特的形式。由于原型是已经存在的祖先的经验,是普遍的,因此,集体无意识也具有这样的普遍性,它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并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它使得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个人都具有大体相似的行为方式。

“阿尼玛”(anima)表示男性内在的女性原型意象,与之相对,“阿尼姆斯”(animus)则象征着女性内在的男性成分。

所以雌雄同体,没毛病。。。

>“阿尼玛”(anima)表示男性内在的女性原型意象,与之相对,“阿尼姆斯”(animus)则象征着女性内在的男性成分。荣格说,“这种心理双性同体现象是生物事实的一种反映,即,占更大数量的雄性(或雌性)基因成为性别决定中的决定因素;占很小数量的相反性基因则看来可以产生出一种与相反性别相等量的性格。这一性格常常不被意识到”。当阿尼玛/阿尼姆斯进入意识的时候,她/他就会有所成长与发展;而当她/他处于无意识中时,阿尼玛/阿尼姆斯就会通过投射等机制来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

人被内在的自我吸引

觉得找到了灵魂的伴侣

>“阿尼玛”(anima)表示男性内在的女性原型意象,与之相对,“阿尼姆斯”(animus)则象征着女性内在的男性成分。荣格说,“这种心理双性同体现象是生物事实的一种反映,即,占更大数量的雄性(或雌性)基因成为性别决定中的决定因素;占很小数量的相反性基因则看来可以产生出一种与相反性别相等量的性格。这一性格常常不被意识到”。当阿尼玛/阿尼姆斯进入意识的时候,她/他就会有所成长与发展;而当她/他处于无意识中时,阿尼玛/阿尼姆斯就会通过投射等机制来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

当男性看到周围出现一个与自身的“阿尼玛”相似的女性时,他会被她所吸引,这是一种来自内心底层的、灵魂深处的吸引;当女性看到一个“阿尼姆斯”出现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这是一种互补,也是对于自身完善的追求。

>> “阿尼玛”(anima)表示男性内在的女性原型意象,与之相对,“阿尼姆斯”(animus)则象征着女性内在的男性成分。荣格说,“这种心理双性同体现象是生物事实的一种反映,即,占更大数量的雄性(或雌性)基因成为性别决定中的决定因素;占很小数量的相反性基因则看来可以产生出一种与相反性别相等量的性格。这一性格常常不被意识到”。当阿尼玛/阿尼姆斯进入意识的时候,她/他就会有所成长与发展;而当她/他处于无意识中时,阿尼玛/阿尼姆斯就会通过投射等机制来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当男性看到周围出现一个与自身的“阿尼玛”相似的女性时,他会被她所吸引,这是一种来自内心底层的、灵魂深处的吸引;当女性看到一个“阿尼姆斯”出现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这是一种互补,也是对于自身完善的追求。

性别是天生的

角色却可以互换

>荣格也用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来解释中年人的角色转换。中年男性逐渐从年轻时好斗好强的性格转变为淡定的生活态度,而女性则从青年时的追求安定逐渐变成中年时对成就的渴望,这正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起作用的结果。人们到中年时,开始逐渐意识到自身的原型意象,因此,男性的阿尼玛和女性的阿尼姆斯都得到了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他们中年后的性格和态度,男性向女性角色转换,而女性则向男性角色转换。

为了治病

不惜背负罪恶感

违背伦理道德

>尽管荣格的做法在医疗界是被认为不合伦理道德的,但以病人为重的他,宁可背负这样的“犯罪感”,也要尽力帮患者解除精神束缚,获得心灵自由。

真正的医者仁心

>有一位患精神分裂症的老太太,她总是听见自己身体内部有着各种声音,更重要的是,她能在她的胸膛中间听见“上帝的声音”。荣格没有反驳她这种荒唐的念头,更没有无视她的疯癫,他与患者共同研读《圣经》,并每隔两个星期给她布置一次作业——阅读《圣经》的一章内容,并在下次见面时给出体悟和感言。

理解和关怀

永远是治疗的第一步

>而通过这个病例,他开始关注精神病患者的思想和幻觉,并意识到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好的治疗办法,也许就是给予理解和关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