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鱼丽之宴》_精选读书笔记_2600字

《鱼丽之宴》_精选读书笔记2600字

而一执笔,畴昔印象纷至沓来,不知如何着手才好。

木心是个大智者,他審視作品,一半辨士的眼睛,一半情郎的眼睛。他不僅擁有詩人的詩性,畫家的魄氣,文人的誠粹,甚至於他還有科學家們的理氣。文章不落俗套,也不高高在上,站在平等地位談及一切。此之謂文言可輕,理言可重,兩者兼具。

書摘如下:

>> 如此则原想叙叙人生上的利钝成败,结果变成了一场酒酣耳热的飨宴。

◆ 江楼夜谈

>> 华严深灵,变幻莫测,分不清何为必然何为偶然,何为表象何为观念,只觉得凛然,萧然,翩然,陶然,盎然,嫣然……这是什么呢,这个精神世界是达·芬奇、梵乐希、西贝柳斯踪迹依稀的幽谷,是王维、倪瓒、朱耷透露过消息的清肃酝之乡。

>> 浅浅的知识比无知更使人栗六不安,深深的知识使人安定,我们无非是落在这样的一片浅浅深深之中。”

>> 只有‘静,画,我’三者同在,才算是一个闪耀着的终点。

>> 木心先生的临别赠言是:“我们的时代是人类文化的中年期。真是巧合:太阳正处于中年期,地球亦处于中年期,人类文化经历了充满神话寓言的童年,文艺复兴情窦初开的少年,浪漫主义狂歌痛哭的青年,杰出的艺术各以其足够的自知之明为其所生息的时代留下了不可更替的特征。童年幼年是热中,少年青年是热情,而壮年中年是热诚。文化的两翼是科学与艺术,我们所值的世纪,后半叶,艺术这一翼见弱了。这个时代原以热诚为不可更替的特征的,可是毕加索一语道破:‘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的是热诚……’我们,我们这些中年人,还总得梦想以热诚来惊动艺术。”

◆ 海峡传声

>> 痴心而明哲,明哲而痴心。唯其痴心,再不明哲就要烧焦了,因为明哲,没有这点痴心岂不冻死在雪山上。

>> 时间是铅笔,在我心版上写许多字。时间是橡皮,把字揩去了。那拿铅笔又拿橡皮的手是谁的手?谁的手。

>> 画一座琪花瑶草的无人岛,画许多白帆向它飘这也是膏笔的圆谎么

>> “春花秋月自劳神,成得事来反误身,任凭豪夺与智取,苍天不福有心人。

筆名亦如此,最好不要帶有任何意義,可能就衹是單純的喜歡一首詩里的字眼,一個作家筆下的人物,或者是你隨意起的。

>名字是个符号,最好不含什么意义,否则很累赘,往往成了讽刺。自作多情和自作无情都是可笑的。

向木心學習。

>像对待书一样地对待人,

像对待人一样地对待书,

我是这样学习的。

>> 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 所以读点历史书,居然颇有实用价值。至于“人在患难之中,恒以哲学自坚其心”,那是法国的谚语,几乎是格言了。

>> “忧郁是消沉了的热诚”

>> “艺术成长于格律而死于自由”这句话,不仅是指诗而言,其他的,都往往被此一语道破,因为“格律”有两种,一是外在的有形的格律,另一是内在的无形的格律,忽视前一种,还可以是艺术,忽视后一种者,就快将不复是艺术了。

>> 最好是“得道”,其次是“闻道”,没奈何才是“殉道”。古人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今我是朝闻道,焉甘夕死——以“死”殉道易,以“不死”殉道难。我择难。

>> 宗教从来没有解释过宇宙。

假如我愛你,你在就好。愛自己,根本不是偉大,而是本質。

>爱爱,不爱单个的人”——我吃了一惊,以为他窃听了我内心的自白。当哥德说“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我太息,因为能做到的只有这一步,而这一步又是极难做到的……

我兩者都不愿,就讓山與穆罕默德繼續鬧彆扭吧。

>在穆罕默德的许多故事中,有一则是他与山闹别扭,我愿是山,不愿是穆罕默德。

>> 在穆罕默德的许多故事中,有一则是他与山闹别扭,我愿是山,不愿是穆罕默德。

◆ 雪夕酬酢

>> 谓我何求,谓我心忧,岂予好辩哉。鲜有良朋,贶也永叹,悠悠缪斯,微神之躬,胡为乎泥中。

>> 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还是它在理解我。

>> 有受宠若惊者,有受惊若宠者,就是没有宠辱不惊者。

>> 《聊斋志异》里面有许多女的男的,俊俏伶俐,非常之需要赞美,非常之不求理解,一旦眼看要被理解了,便逃之夭夭。

◆ 仲夏开轩

>> 能够用中国古文化给予我的双眼去看世界是快乐的,因为一只是辩士的眼,另一只是情郎的眼——艺术到底是什么呢,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

>> 哈代曾说“多记印象,少发主见”

>> 哲学的乡愁是神学,文学的乡愁是人学

◆ 迟迟告白

>> 诗——看的人少,懂的人尤少。小说——转拨太慢,难显身手。论著——报刊不用,著毋庸议

>> “粉墨”可不是“欺骗”,是优伶本色。

真正想洗得盡身上的世俗氣,其實最好的辦法是經歷世俗,先想辦法做一個世俗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經歷了一定的歲月,自然能夠洗得盡身上的世俗气味,從而過上寡淡的日子也不會感覺到無趣。

>要脱尽名利心,唯一的办法是使自己有名有利,然后弃之如敝屣

>> 政治经济是动物性的,重于战术。文化艺术是植物性的,重于战略。

◆ 附录 战后嘉年华

>> 青春,理应是迷离惝恍的,在追思中却显得水清见底,那“底”,都分别超越了个人性,像碎镜子中的纷纭世界,一片一世界,加起来,通常就把它们叫做“时代”。

深刻在于對外雷霆萬鈞,對內雲淡風輕。

>对付“俗”,明哲的态度是:你媚,我不媚,你有四面楚歌,我有三千弱水。

>> 对付“俗”,明哲的态度是:你媚,我不媚,你有四面楚歌,我有三千弱水。

>> “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我便感到索然无趣

>> 古代的英雄豪杰似乎在童年就非常自觉,真是这样的吗?即使到了现在,我仍然怀疑都是成人灌输教唆出来的,我也仍然相信小孩子只有虚荣心,一直要虚荣到深感虚荣乏味了,才转向追求光荣。

>> 我认识了很多人,却始终无友谊可言,

>>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

>> 青春必须动,静的青春往往流于自残。

>> 当时只知“艺术”使人柔情如水,后来浩劫临头,才知“艺术”也使人有金刚不坏之心,每次音乐会终场出来,夜深街静,满身的音符纷纷散入黑暗的凉风中,肉体在发育时期感到肌腱微微胀痛。智力在充实催酵,也有微微的胀痛,别人从音乐中得到什么我不知道,我得到的是道德勇气,贝多芬曾经用文字直白说出来的。

>> :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 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而且当时也惘然不知用这个理由去年轻个够,我只懂得独自利用图书馆的桌椅和灯光。

>> “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 附录 有朋自西方来

>> “木心是大智者(a Sage),他的语流回环浩荡,浚泓无底,唯其机智而旷达,所以他洞察世物锋锐无阻,使人觉得他是在启示录的边周逆风旋舞。”

>> 生命看如平凡,但在烦琐的麻木的表面之下,潜伏着无处不在的神秘感,喷薄涌动,不舍昼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