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_读书笔记_1200字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_读书笔记1200字

这本书似乎有些名气,但写的比较琐碎,洋洋洒洒想要论述技术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怎么发展和进化的,但是读起来并不有趣,很多东西可以略着读。作者核心观念是将技术看作是各种基础技术要素的组合,是对物理现象的有目的的编程,是可模块化装载。所以看整本书总觉得作者是软件工程出身,浓浓的项目管理理念,并信奉复杂系统,因为他认为技术的进化路径就是基础要素的组合。常规而言,我们认识的技术是基于物理现象的衍生和再创造,可以是具体算法,也可以是某种机械系统,实现了对物理现象抽象的升级,比如飞机飞行,计算机的逻辑计算。所以培养小孩,应着重培养其观察能力,能对现象进行解剖分解,进而在想象关联时,能够应用联系实际。而作者还试图将技术范围扩大,称之是一种目的性系统,既包括基于物理现象的技术要素,还包括非物理现象的技术,比如货币体系、经济制度、法律等。即认为好技术不仅是“术”的体现,还是“道”的体现,有自己融洽的逻辑结构体系。作者描写的技术形成和进化,用了些抽象的类似数学概念的词,但实际上其实就是复杂系统的演化体系。作者认为工程技术的都是技术元素形成的语言表达,与音乐、建筑一样,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也有自己的美感,只是这种美感多半只能领域内的人才能欣赏,好比那些抽象的数学物理公式,海波看来无比优雅,我等俗人看来就是符号组合,因为不懂背后的技术语言和思想体系。当代社会,技术更新迭代越来越快,新技术进化的时间比以往任何实际都快,主要原因是,积累的技术要素足够多,人类需求与技术对接效率比以往更快,各种技术要素恰当组合,与需求目的很快形成了强链接,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技术生态库,进一步促进了这种要素组合效率。所以我们会感觉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是因为近百年来,这个效率突破了过去很多年的迭代效率。中国古代实际上有非常多优秀的技术和思想,但是没能衍生出更深厚的技术生态库,并且受限于制度环境,所以进化的比较缓慢,近代国内各项技术生态已经开始形成,会迎来一波新的突破。作者这种组合产生新技术,甚至是突破性技术的思维,其实与近年来深度学习再次流行的思潮也有一定的关联,比如化学中就有使用深度学习来寻求新的化合物,这种利用算力和算法来做穷举性的发明路子,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毕竟黑盒子也可以搞成个复杂系统,万一搞出个好东西也是不得了的。最后,全书唯一对我最有启发的一个观点是:技术人性化,人性技术化,或者说技术生物化,生物技术化,这也是我们人类与自然加强联系的一个趋势。仔细想想,感觉非常有意思和有道理,相比自然界,我们所发明的这些技术真的啥也不算,复杂性稳定性很多地方根本不堪一提,但我们之所以这么孜孜不倦的追求技术发展,这么想了解生物运转原理,这不也是想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