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你懂营销管理:亲历跨国名企的管理趣事》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作为一个营销广告agency的从业者,最开始在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其实对于营销广告这类的概念比较主观和狭隘;对于营销乙方来说,通常做好的营销往往只是“服务好甲方客户”。
而随着工作年限增加我渐渐意识到,营销本身就是企业的两大模块之一(生产&营销),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营销并不是拍一条TVC,投一波海报,搭建一个crm软件这些具体战术层面的玩法拼装。实际上,营销是围绕着为企业获客的这个目的,而执行的一套从思想意识层面到行为实践层面的有机组合。
本书中作者以自己在银行营销部门经历(从一线前台到管理培训),切入了营销话题,语言平实案例丰富;然而内容并不平淡,有很多金句和洞察值得反复揣摩;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这些对于营销管理的洞察,才是所谓的”懂“。
以下是个人对于书中影响较深的金句的摘录和思考。
1.“感谢碰壁的机会,不然我们还会自我感觉良好”;沉浸在本能感受不可取,借用客观判断的原则,才能引导管理好情绪和精力,变被动为主动。
2.“找对的人”;所谓的“找”,找并不是入职时刻就已经结束,而是在工作中建立客观的判断机制(有效工头、设置指标,培训,考试等),在动态中淘汰“带不动,管不了,推不动的人;“对”的判断是一个过程,最终实现“找到对的人”。
2.“指标是公司给的,目标是自己给自己的“,这里的关键区别是”主观意愿的差别“。主管可以给与员工模版型问题的答案;但现实中解决问题的基础,还赖于一线员工的主观意愿上的差别。没有主观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很快就会沦为中庸至末流。
4.”表格千变万化,关键看能否给你带来足够信息”;工具是辅助决策的好帮手,需要自己做判断的人需要时刻记得自己的“本谋”,信息不在乎形而在于实。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供君参考。
5.“不要轻信众口一词的抱怨,不要迷信未经自己调查的自以为是;没寄过海棉之前,不要为争论这里是否有水而争论”;三人成虎是人之常情,实际可以通过问题的切分,人员的切分,场景的切分,找到不同的信息;获得更客观的实质。
6.“每个客户都是渠道,深入了解,总有可以挖掘之处”;时时刻刻想着拓展的开放心态,才有可能深挖。
7.“所谓文化,是组织根据自身情况,长期系统的互动后,沉淀和保留下来的一致性的处世态度” ,所谓上行下效,只有最高层的身体力行才能保证文化是活着的,不然在人看来都是自欺欺人。
8.“制度不是什么都要严格管理,甚至一开始就是为了打破事无巨细一把抓的局面而确立” 合适的制度才能充分的发挥团队的价值,能灵活进化又不利本谋的制度才是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