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高尔夫球场命案》_精选读书笔记_4000字

《高尔夫球场命案》_精选读书笔记4000字

灰色脑细胞与猎犬之争——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高尔夫球场命案》读书总结

拨开了斯泰尔斯庄园的重重迷雾,波洛和黑斯廷斯依旧步履不停。这一次阴云笼罩了海峡对岸法国的一个小村子,而跨海而来的一封求救信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过往今时,两个神秘的家庭恩怨再起,两代人的爱恨纠葛被涂上了谋杀的血污。波洛再一次用他的灰色脑细胞,打败了猎犬克劳德,让真凶殒身就法。扮演叙事者的黑斯廷斯也洗刷了第一部里求婚不成的“耻辱”,终于收获了浪漫的爱情。


一、眼神焦虑的女孩


阿加莎的破案过程“重推理轻物证”,《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里若不是波洛抓住了“最后一环”,纵使推理的逻辑再严密无缝,凶手依然能逍遥法外。在《高尔夫球场命案》里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以至于到最后都没有掌握对凶手的致命证据。为使悬案得以告破,波洛只能逼迫凶手放手一搏、自露马脚。玛尔特·多布罗尔之所以会掉入波洛设计的圈套,是缘于她的过度“焦虑”

第一次“焦虑”出现在玛尔特刚出场时。对于这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姑娘,黑斯廷斯认为她是一个“年轻的仙女”,波洛却认为她是一个“眼神焦虑的女孩”。在这里,阿加莎区分了波洛和黑斯廷斯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为后续情节作了铺垫。

第二次“焦虑”出现在玛尔特探询警方怀疑对象时。黑斯廷斯认为这是她在关心自己的母亲,这个美丽的天使和凶案不会有牵扯,波洛却非常警觉,认为玛尔特在案子悬而未决时就来打听的行为不同寻常,“畸形的灰色脑细胞跟圣母般的容颜可是绝配”。“焦虑”让玛尔特刷了一次存在感,也让她走进波洛和读者的怀疑之列中。

第三次“焦虑”出现在玛尔特试图解救杰克·雷诺时。玛尔特想要攫取财富,就必须保证杰克·雷诺的安全。当她从波洛那里听到杰克被克劳德怀疑时一下子慌了神,主动坦承棚屋里的死者是一个流浪汉,雷诺先生被害那天早上曾经和流浪汉吵过架,试图以此来消除警方对杰克的怀疑。玛尔特这一次“焦虑”得不偿失,除了解开了波洛的一个疑惑外,也让她被怀疑有机会介入雷诺先生的“假死”计划中,最后成为波洛逻辑链条里重要一环。

第四次“焦虑”最为致命。虽然波洛已经清晰准确地推断出案发那晚发生了什么,但是指向玛尔特的致命证据却还没有(光知道有第三把裁纸刀可不够)。阿加莎在这里避免了物证给她带来的“麻烦”,让波洛设计了一个局。雷诺夫人听从波洛的建议,故意痛斥杰克和仇人女儿相爱对不起死去的雷诺先生,甚至要剥夺杰克的一切财产继承权,这一下牵动了玛尔特的焦虑神经。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玛尔特其实完全可以伺机而动,找准夫人和警方松懈的时候下手,但她却在当天匆匆行动(连毒药都准备得那么快),最后落到了波洛的圈套中。


二、灰色脑细胞与猎犬


对于“推理”和“物证”,阿加莎并不把它们完全对立起来,波洛也并非就是“安乐椅侦探”,但在《高尔夫球场命案》里,两者的关系显得特别“紧张”,突出表现为波洛和克劳德的竞争。


1.亮相

波洛的亮相是在收到雷诺先生的求救信时,他和黑斯廷斯开始第一次解谜游戏。黑斯廷斯看不出求救信内容和墨水背后的含义,而波洛善于观察和推理,能在有限的物证里揣摩出雷诺先生写信时的心理来。在这里,波洛第一次劝告黑斯廷斯要动动“灰色脑细胞”。法国安全局的警探克劳德出场时颇具喜剧感,他趴在高尔夫球场的坑洞,像一只猎犬那样非常仔细地搜寻物证,效率非常惊人,在场的贝克斯看了赞叹道:“克劳德是世上最伟大的侦探。”连黑斯廷斯也暗自佩服克劳德,对比之下波洛似乎把精力放在了一些与案件无关的蠢问题上。但波洛却不以为然,认为克劳德找的只是“外在的迹象”。


2.对物证的筛查

波洛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里就说过:“真正的证据通常都是模糊的,无法令人满意的。它需要被检查——筛选详查。”他和克劳德的区别就在对物证的筛查上。克劳德执迷于指纹、头发、火柴等浅显的证据上,看似隐蔽偷听、趴伏搜寻无所不干,却忽视了对铅管、脚印等证据的深入思考,最后只能走向歧途。而波洛能在筛查证据的基础上,分析犯罪方法、猜测犯罪心理、做出逻辑推演、确定时间发生的正确顺序,并且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在波洛眼里,克劳德是“披着人皮的猎犬”,而克劳德对波洛的探案方式也非常轻蔑,两人之间始终充满火药味。


3.针锋相对

克劳德在对一些问题不加详查的情况下,就匆忙抓捕杰克·雷诺,并向波洛发出挑战:“我要给你上一堂侦探课程,向你展示一下现代人的办案方式。”而波洛也不甘示弱:“那我也向你展示一下保守派有多耐心听人说话。”

克劳德的结论是:

(1)所谓的绑架是障眼法;

(2)挖掘坟墓证明案子和一个男人有关,而杰克·雷诺具备杀人动机;

(3)杰克·雷诺隐瞒了案发当晚在梅林维尔的事实;

(4)杰克·雷诺偷走了裁纸刀,用同样方法杀了“同伙”;

(5)雷诺夫人的证词是假的,她是护儿心切。

波洛立马提出几个关键的事实和疑问:

(1)裁纸刀也可能被别人偷走;

(2)所谓的“同伙”在这之前就死了;

(3)杰克·雷诺非常熟悉高尔夫球场,既然知道尸体被发现对他有利,那么就没有必要挖掘坟墓。


4.波洛完胜克劳德

对于上面的质疑,克劳德无法解释,但仍然一意孤行。为了教训一下克劳德的傲慢无礼,波洛和他许下五百法郎的赌约,比谁先找到真凶。毫无疑问,波洛获得了胜利,并且用赢得的五百法郎买了一座华丽的猎犬模型,取名叫克劳德。阿加莎据说非常推崇柯南·道尔,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案子里对福尔摩斯式的探案用尽了嘲讽。至于波洛能胜过克劳德,还在于他的信息优势,三把裁纸刀、贝罗迪案、双胞胎姐妹这都是破案的关键所在。


三、一些疑惑


1.裁纸刀

至于玛尔特为什么会如此焦虑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雷诺夫人如果破罐子破摔,那么贝罗迪案的真相和多布罗尔夫人的真实身份将会被公开,警察势必会把怀疑的矛头对准多布罗尔夫人;二是杰克·雷诺被错误认定为凶手,那么他将身陷囹圄,玛尔特的财富计划将会泡汤;三是杀死雷诺先生的凶器是杰克·雷诺定制的裁纸刀,除了雷诺夫人拥有外,玛尔特也拥有一把(玛尔特不知道贝拉也有一把)。从第三点可以看到,裁纸刀本来应该是书里面最关键、最应该受到瞩目的证据,但却遭到了“冷遇”。警察一方始终以为裁纸刀只有一把,案发后有人把裁纸刀偷走后都无法引起警觉,克劳德甚至以为是凶手或者帮凶偷走了裁纸刀,仅仅因为上面可能有指纹。波洛直到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才提出裁纸刀有三把,可见一开始波洛的重心也不在于此,读者受叙事影响,很容易因此忽略裁纸刀数量的问题。

在这里,最大的疑惑就在于玛尔特到底是怎么考虑裁纸刀的。案发当天,当她看到死去的流浪汉身上有一把和自己同样的裁纸刀,一个紧要的问题就是考虑警察会不会根据凶器怀疑到自己,留着裁纸刀对她而言有一定风险。假如玛尔特没有这一番考虑,紧接着如法炮制,用自己的那把裁纸刀杀了雷诺先生,那么下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案发后有两具尸体,两把裁纸刀(玛尔特肯定没想到后面裁纸刀会被偷),警察势必要盘问杰克·雷诺,到底有几把裁纸刀、裁纸刀从哪里定制的或者是问裁纸刀都送给了谁,玛尔特败露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哪怕警察认为杰克是凶手,这对玛尔特而言也是极为不利。基于上面的考虑,玛尔特保险一点的方式是用插在流浪汉尸体上的裁纸刀去杀雷诺先生。而她有没有这么做呢?在警察调查命案过程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达尔西小姐(灰姑娘)为了帮助妹妹贝拉摆脱嫌疑,把杀雷诺先生的那把裁纸刀偷走并扔到了大海里,后来协助波洛时又在贝拉那里找到了杰克赠送的第三把裁纸刀,那么此时插在流浪汉身上的那把裁纸刀就应该是雷诺夫人的,以此可认定被偷走的那把裁纸刀就是玛尔特的,也就是说玛尔特用来杀雷诺先生的裁纸刀就是她自己的,这对于玛尔特而言实在太致命了,实在很难理解为什么她要这么做。还有,玛尔特得知裁纸刀被偷走,又会怎么考虑呢?一个考虑就是偷走裁纸刀对她而言反而是件好事,警察因此只想到一把裁纸刀(雷诺夫人的),但是凶手竟然重回现场偷裁纸刀,警察又会认为外国人绑架的故事很可能就是假的,凶手就在身边,这也变成了坏事;另一个考虑是,到底是谁偷走裁纸刀的?我想玛尔特的猜测会是杰克·雷诺,玛尔特肯定又会很焦虑地把这一切搞清楚。


2.雷诺先生的假死计划

第一个疑惑:雷诺之所以想假装死了后金蝉脱壳,正是因为遇到了知道布罗迪案真相的多布罗尔夫人,夫人借此一直在敲诈他,那么雷诺怎么敢在知道真相的多布罗尔夫人面前故技重施?假如雷诺逃走后,多布罗尔夫人把假死计划告诉警察怎么办?

第二个疑惑:雷诺先生怎么才能从无到有制造一具替代的尸体,从而躲过法医的眼睛?哪怕用了流浪汉的尸体,尸体被毁容,那也很容易被知道流浪汉是得癫痫死的,根本不是被裁纸刀所杀,因此雷诺先生的计划太过于冒险了。


3.波洛的排除法

波洛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里说过:“怀疑每一个人,加以逻辑验证,证明他们无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高尔夫球场命案》里首先被波洛排除掉的是雷诺夫人,她表现出的伤心欲绝绝对是真的,即使她在绑架事件和时间问题上撒了谎。那么剩下玛尔特、杰克、贝拉三人,我们分别以A、B、C指代。B有作案时间和杀人动机,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但是C替代了B,B和波洛告诉了案发当晚的情况,波洛认定为真,又排除掉C,于是波洛怀疑A,设计了一个圈套,当天A就暴露,自始至终都没有经过致命的物证。这就是波洛的满意程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