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_精选读书笔记2000字
10000小时法则是指所有的世界级专家都需经历10000小时刻苦练习,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对应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三大要项:精深、激情、伯乐。缺一不可。
一、精深练习--设定一个稍稍超过自己现有能力的目标,朝着既定目标挣扎前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停下思考,加以改正,吸取经验,转化为技能,如此往复。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
在这一部分,作者引出髓鞘质的概念,指出释放神经信号能促进髓鞘质生长,髓鞘质越厚,动作和思维就越精确和敏捷。髓鞘质有三个特性:一是普遍性,每个人都有。二是通用性,有利于所有技能。三是无形性,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感受。
作者还传授了精深练习的三大秘技:1.组块化;2.重复练习;3.尝试体会。
秘技第一式:组块化
组块化的策略被分成三步:整体吸收、拆分组块、放慢练习。第一步,技能学习者整体了解一项任务——一个大组块,巨大的回路。第二步,尽可能把它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第三步,花时间用慢动作练习,再加速,以了解其内在的结构。放慢节奏的好处有两个:1.放慢练习节奏使你更加关注错误,每一次都提高了精确度。2.放慢练习给了练习者更重要的东西:技能的形状和节奏。
秘技第二式:重复练习
精深练习并不是练得越多越好。一个人每天能进行多久的精深练习是有普遍限制的,无论追求何项技能,每天练习3至5小时。一旦离开了精深练习区,还不如停止练习。
秘技第三式:尝试体会
内心保持一种“神圣的不满足”,成功了,又差一点,又成功了。一种渐进和连接的感觉,一种面对目标的紧迫感,离目标就差那么一点点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精深练习不是简单的挣扎,而是有目的的奋斗: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初始步骤。而且那种感觉同其他东西一样,是可以习得的。
二、激情--这是天才理论的动力燃料,是那些让我们意识到“我就想成为那样的人”的时刻。启动激情的原始信号有:未来归属感、安全感、稀缺性。
培养技能的关键是树立信心。表扬是培养信心最直接的方法。关于表扬,文中两个观点指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一是要肯定努力的价值以及缓慢的进步,而不是天生的才华和智慧,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夸小孩子聪明而不是勤奋。二是明确的表扬要好过泛泛的肯定,而现实中“你是最棒的”的声音高过“你真用功”。
三、伯乐--他们拥有同样的目光:坚毅,直入人心,坚定。倾听的时间多过说话的时间。他们似乎对打气和励志演讲并不感冒,却会花大量的时间纠正细小而且有针对性的具体问题。他们对自己的学员高度敏感,能够根据学员的个性,使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他们脚踏实地,严格自律,拥有广泛而且深刻的知识框架。他们将知识应用于培养逐步提升的技能回路,却不掌控最终结果。他们多思并且拥有鼓舞他人的力量。
他们有一种神秘的超能力,能够感知学生所缺乏的东西,给出正确建议,以填补那些缺少的东西。他们找出基于每一个学生现有能力的最佳位置,发出正确的信号,帮助学生达到真正的目标,并且反复重复这个过程。他们融会贯通“四大优势”:1.知识矩阵--伯乐的杀手锏;2.洞察力--鹰的视力;3.简明的指示--神奇的教鞭;4.气质与诚信--不可阻挡的魅力。
文中提到一句名言“教师就是为了逐步淡出。”这是我认可的教师最大的成功。
这是一本工具书、也是一本励志书,里面有大量的实例佐证,许多好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也是一本教育类书籍,有些教学方法值得教师们学习、思考、自省。
但是,这本书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谈到髓鞘质研究,文中写道:“全世界所有的髓鞘质研究者聚在一起都坐不满一家餐厅”“意味着他们内心深处期望能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髓鞘质与人类技能学习的关系”,存在明显的证据不足牵强得出结论的情况,留给读者一脸懵相~~~ 又如,说到髓鞘质与技能的关系,书中举出未经验证的“迈克尔·乔丹为什么退役?”的实例,出现为了举例生搬硬套的情况,这种敷衍的态度,实不足取。
另外,书中提到“髓鞘质是人之成为人的关键”,对于这一观点,个人也不敢苟同。毕竟“人”是个很大的概念,所以“人之成为人”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灵魂甚至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问题。但是,很多书里都提到类似“人之成为人”的说法,李开复在《AI.未来》里也写到“人何以为人”,以爱的能力区别人工智能。无论作者从哪个角度来写“人之成为人”,都显得太局限,更不要说找出人之成为人的“关键”了。帽子扣的太大,真的会挡眼睛,看不清路了。那怎么办呢,最好是不写,尤其是某个领域的某种技术或这种方法论的小书,不写“人”这个大概念也可以写好书的嘛。这也是畅销书与名著的区别之一。
贯彻“开卷有益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的原则,继续阅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