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_精选读书笔记900字
️#2019阅读之旅#65/100
本书是作者老年心有所得写出的221则格言集,没有体系,如何处身富贵之境 如何面对困穷之局是本书的主题,本书设想的对象是当时的士人,但却符合立世劝善的精神,力图挽救当时日渐腐败的清朝。
书名很有画面感,意境极好,内容简短易读恰如炉中之炭,散发着持久的热温,暖的那么自然,家训训勉子弟的场景,能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伦理、传达为人处世的道理,道尽人生百味。
作者出生于乾隆57年,本书于咸丰四年纂成,一生未离开过家乡湖北枝江,属于地方士人,成长于商人之家却家道中落,晚清政治腐败,白莲教、太平天国等地方动乱波及作者家乡,加上几年就出现旱涝雹,作者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笼罩在嘉庆初年到咸丰年间的这几波天灾、人祸之中历尽沧桑,他与地方上的士绅深刻地感受到由于无法根植于土地的人群流动频繁,以及官方力量的贫弱,唯有以保甲、团练组织良民,联合互保,“由一团以至数十团、数百团、千万团”,进一步“合天下州郡皆联为一体”,才能遏阻各种发生于地方内部的动乱因子。更有效方法是“挽救人心”由于清代中后期频繁发生于帝国腹里边缘的动乱,不仅影响地方士人的生活,也动摇帝国根基,他们针对时局提出的各式意见,范围涵盖从个人修身到社会、国家事务的检讨,从学术文化到政治革新,期望从方方面面找到遏止情势恶化的药石。
他们认为社会、政治秩序的维持仰赖于人心之正,学术的目的则在于传扬人们必须遵守的准则(大经大法),确保人心不乱。因此,以当时的情势而言,为官行政的首务是重建标准,引导人心、风俗。这套想法中,人心、学术、政体这三个关键词不是分立的概念,而是环环相扣、彼此相关的。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士人以身作则。
本书反映出清中后期一位地方文人对时势与个人生命的思索,如何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史为鉴思索现代社会的难题,寻求解决的良方,值得现代人思考。这本是古文里易懂的,而不是每句格言都有翻译,我有时会会错意,道理不是那么深奥,可现实中极少有人能做到书中的人格,越简单越容易被忽略,看完本书我很想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经常拿出来照亮自己,影响他人,挺喜欢的一本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