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路边草》_读书笔记_1300字

《路边草》_读书笔记1300字

路边草:情催生恨催生冷

一脚踏过路边草,风来吹,雨刮倒,人间亲情穷潦倒,一纸情,万双魔抓,徒剩利益相扰。

——题记

小时候背“野火烧不尽”的野草,茫茫一片的青色,一年又一年复苏,生命不止,成长不断;而如今读《路边草》,纵使野草复生,再生与枯死的怎能还是同一株草?虽同为草,但今非昔比,你我有别,时过境迁之后,残留的怎会再谱写同样的未来篇章?

文人墨客有各自的骄傲。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之间,皆有文墨的芳香,故而不愿多说,只愿多想。然,这世间,懂文人墨客者仅余文人墨客,世人行走于世,不免沾上世俗的味道。主人公健三作为日本当时文人的代表,身上那份外显的骄傲,又何尝不是麻痹自身的屏障?他拒绝与外人沟通,哪怕对妻子仍持鄙夷态度。他不愿承认自身与世俗无不同,借着文人的标签,被动周旋在身边人之间。

人之初,性本一样。刚诞生之人的哭泣,是对来到这个世界的宣告,一开始他们都是爱这个世界、爱这群人类的。只是在后天的生存环境下,人逐渐有了高低贫富之分。没人能做到真正公平,这个世界资源固定,有人多拿就一定有人少拿,这“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健三也一样。出生时的他怎会知成年后的自己竟会看似无情,这怎不是因他养父母对他不纯粹的养育目的和亲生父亲对他的不满所导致?人还是那个人,所接触的、所感受到的影响了他的思维,进而影响了他的成长和他的反应罢了。

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竟数利益。不过是留学归来,不过是有固定的工作,健三便成了身边“亲人”套钱的“众矢之的”。故事以健三留学归来偶遇已断绝的养父为引,牵扯出主人公与养父母一家、亲生父母一家、岳父母一家的关系,核心竟都是穷困潦倒的亲人求助于健三的支助。年迈的养父、丧失生气的养母、生病的姐姐、失去官职的岳父……生活过不下去,就想尽办法接近健三,从他身上能捞些油水就捞一些走,捞不到就撕破脸,以威胁的口吻强迫贡献。仿佛健三有几分本事,就应理所应当帮扶众人一般,纵使自己家庭过得也是节俭并清贫,但只因家住一栋、雇有女仆,宛如家就有几分钱,就应出些力似的。这世间,对好人总是更苛刻——好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坏人却只要放下屠刀便立地能成佛——好人,就贵在那份骄傲,这份骄傲帮了自己,也会害了自己。

只,人间关系难打理,最坏不过不搭理。是的,你于世人要求的多了,联系就会建立得多,可无欲无求又怎能受人所迫?或许有一种声音会说:试图违背自然规律,够恶果子吃的。可情建立得太多了,被情线缠绕,又怎敢肯定不吃恶果子呢?健三最后不也拒绝了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回归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了吗?

人,如同路边草,踏过的人多了,再坚硬的秉性,也逐渐没了生气。于健三身上,又看出了多少问题呢?不顾时代赋予文人的责任,文人禁锢自己于世间,到底如何推动社会发展,到底如何正确认识自身?也这,或许不仅是文人墨客应思考的事,而是夏目漱石想让所有人思考的事——人的本性究竟为何?情又为何?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又如何度过?

BY 未央。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