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新五代史》_读书笔记_1900字

《新五代史》_读书笔记1900字

五代十国,最大的特点是出了一大堆皇帝。这些皇帝,好下场的少,死于非命的居多。自焚,上吊,是常见的命运。

五代的皇帝中有卖国皇帝,比如石敬瑭,很令后人齿冷。也出了一些文艺才华非凡的人才,最典型的比如南唐二主。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都是词中圣手。尤其后主李煜,其词境界高明,深深影响了后来宋词中的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创作走向。李璟流传下来的作品稀少,但其创作水平不见得低于后主李煜。后主李煜的命运欠佳,亡国之主。这也是五代十国许多皇帝的共同命运,并不奇怪。惟因为很有文艺才华的缘故,国家不幸诗家幸,终于造就了一代词宗。

作为一代帝君,中主李璟的词流传下来居然不过区区数首,这又反证了另外一件事:整个五代十国,各位皇帝们的正史实录资料不多,有的很有可能甚至连专司起居注的记录官都没有。

这就造成了我们今天阅读五代史的一个重要体会,那么复杂的一个时代,那么多的皇帝,那么多的事件发生,新旧两部《五代史》,却是那么的微薄,甚至不足百卷。这当然不能怪后来修史的人不认真,而是前朝留下来的元实录资料太少。

凡战乱时代,有名的武将层出不穷不是什么新鲜事。春秋战国自不待言,名将大师层出;秦汉之际,三国之际,隋唐之际,都是名将辈出,且其忠义精神尤令后人津津乐道。然而五代是个异数,这个时代的武魂很有几近丢失的嫌疑,实在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忠义千秋,而又武功惊人的名将供后人仰望效仿。不仅如此,整个五代十国的历史,最终归结于后周的一个小小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之手。这位都点检搞了一出“陈桥兵变”,就在马上当起了皇帝,很有手腕见识。

五代十国历史的这个归宿,实令后人讶叹。很有些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意思。

我们观察五代十国的历史终结,有一个极大的体会:不是宋朝开国之主多么雄才大略,实在是百姓苦于连年战乱,厌烦了诸国争雄。人心思定,人民思安。别说上台的好歹是个后周皇家近卫军官,就是隔壁老王老李,只要有手腕能够结束了混乱局面,也就都认了账了。

所以五代十国历史中的皇帝无德(卖祖卖国),文臣无魄(道统不彰),武将无魂(忠义不显),一定程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太过于持久混乱的时期,人们的良心多少会泯灭,精神多少会不振,胆魄多少会暗淡。活着已经不易,勉强维持存在已经够艰难的了,谈什么高尚伟大呢。

看起来,这是历史的退步,但恰恰也是进步。老子说,进道若退。于此可以得到验证。

皇帝遍地,天子这个宝座和称号就变得不再那么值钱,那么珍贵宝贵。因为谁有地盘,有军队。都是可以建都称帝的。这就造成了后来干脆整个历史打包归给了甚至没有地盘,没有军队只有一个区区武官职位的大宋开国之主。只要人家有手腕,能弹压局面,终结混乱。

谁做皇帝不是做呢?

谈什么帝胄苗裔,来路正宗。只要能带来实惠就成,大家也就认了。各国的文官武将们,就安心了。重点是不用再打仗,不用再妻离子散,不用再死人。当官的可以安心做官,当老百姓的可以安心锄地。

所以我们看赵匡胤这个人,在历代的开国帝王里,他一不算能打的,二不算有才的。靠什么得了天下呢?靠迎合了民意人心,这个皇帝最强的就是政治手腕。仅仅杯酒释兵权这一出政治大戏,足以跻身第一流政治皇帝的行列中。

后来宋朝建立,很多被少数民族占领的地盘实际上没收回来。在中国的大历史里,宋朝是最小疆域的大王朝。但是它政治很发达,文化很发达,经济很发达。这和赵匡胤建立宋朝的这个五代十国的背景有关,由于人心厌战,人民思安,干脆放弃了收复全部土地的打算。专注于稳固政权,繁荣文化,建设老百姓的生活。

手上没多少好牌,窃来的庄家,但是居然就是打赢了。这一手牌,被赵匡胤打得很好。所以我们说赵匡胤武的不行,文的也不行,但是眼光很好,政治手腕很行。

更深刻在于:五代的这种历史背景,就使中国的天意政治传统一变,变成了人意政治。进道若退,天意不再高高在上,在下面的人意才是重点。天意飘渺空虚,人心和现实的生活才是重点。这就是五代历史带给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刻转变。

所以《宋书》开始,历史不再那么强调天意,而是更多的强调人心,强调民意。天意即民意,天心即人心。天意不再是主题,民心民意,人民的意志才是重点。蒙元的统治者不懂这个道理,武力再凶狠,还是很快失去了政权。女真人懂这个道理,所以以区区八旗,统治百十倍于己的汉人天下,居然历十二帝,享祚近三百年。

也正是从混乱的五代史里,恰好可以一窥我们这个民族为什么那么热爱大一统,反对分裂,推崇统一和和谐。一句话:宁为太平狗,莫为乱世人啊。

2019-11-1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