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高铁风云录》_精选读书笔记_3500字

《高铁风云录》_精选读书笔记3500字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一等官是克己奉公,为民谋利,

二等官是聚镰贪财,为民做事,

三等官是不贪不占,懒政堕政,

末等官是贪财好色,不干实事。

说实话,我对刘志军没有恶感,他贪污好色,这个应该依法办理,他已经而且还会继续受到惩罚。要说贪污好色,大家心知肚明,不贪污好色的官员你给我找几个出来看看?

我看得起刘志军的地方有二。

一是他受审时候的表现,让承认什么承认什么,把自己的罪状和盘端出,不辩驳不解释。事已至此夫复何言啊?这可能让人看不出什么卓尔不群的地方,但是只要你看看那薄熙来受审的表现:怎么就没有一丝一毫大政治家的视野和胸怀?还辩个什么劲?更为人不齿的是他和自己的女人狗咬狗满嘴毛,唉,他和刘志军比起来也就是个村夫水平。让我们再看看大老黑刘汉,刘汉被抓唯有死路一条,这是铁定的的结局。刘汉最聪明的做法是听闻将要被抓自己了结,其次是学习刘志军一言不发认打认罚该咋咋滴,可是刘汉偏不,配合司法机关走完了所有的司法程序,还要急赤白脸的辩驳推诿......

从这两个人的表现你是不是能看出刘志军的不同凡响呢?据说,当年四人帮被抓之后,受审的时候江青大喊大叫,王洪文说“二十年以后再见”,姚文元的表现我不甚了了,唯有一个张春桥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四人帮里面也唯有一个张春桥是个人物!如果和反面的人物比,刘志军堪比张春桥。

我第二个能看起刘志军的地方是他没有摇尾乞怜。刘志军没有痛哭流涕,没有祈求刀下留人,没有说上有老母下有幼子。他很聪明,表现的很恭顺,也不会让人看笑话,这也许是刘志军能够不死的原因。怕死从来不是免死的理由和情节,但是怕死是人的本性,刘志军克服了或许压制住了这个几乎谁都会表现出来的本性。

以上是我评价刘志军的一部分。

近来,刘志军又被翻了出来,那是因为中国的高铁举世无双,我们的总理到处推销我们的高铁,而高铁的大发展大跃进恰好是在刘志军任内,说到高铁就不能不说刘志军。

其实并没有什么人要为刘志军翻案,刘志军案怎么翻?贪污受贿权色交易铁证如山!人们只是说刘志军对中国高铁功不可没,要客观评价刘志军的历史功绩,刘志军虽然贪财好色,但是也必将因为对高铁的巨大贡献名垂青史。

但是就仅仅是这样都引起了官方媒体的极大反响和警惕,《人民日报》连续发表文章着急忙慌的为刘志军“盖棺定论”,企图主导舆论,甚至为刘志军定调划线。这很可笑。

评价刘志军要一分为二,可惜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只要一碰到这样或许类似的问题就忘了这个马列主义的方法论,他们用“贪财好色”概括了刘志军的人品,刘志军的法律责任,也概括了刘志军的高铁功绩。

“贪财好色”只能是对刘志军评价的一个方面,刘志军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他的“赫赫功绩”:“贪财好色”不能掩盖“赫赫功绩”,“赫赫功绩”也不能掩盖“贪财好色”。这两方面综合在刘志军身上是可以而且必须兼容的,这才是客观的,符合马列主义的,不是吗?

否定刘志军功绩主要有以下几个论点:

一,贪财好色。这个上面说了,这就是鸡同鸭讲、牛头不对马嘴、逻辑混乱神魂颠倒。但是我们历来如此,只要犯了罪犯了错,就一锤子打死,还谈什么功绩?还说什么辛劳?你的功绩和辛劳或者转嫁到了别人身上,或者干脆就被和谐掉了,我们书写的时候就用春秋笔法曲折蜿蜒的轻轻带过。我必须说,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我们贯彻“成王败寇”的历史法则比所有历史时期都太甚!

我们以林为例。林不过是在争夺最高领导权的斗争中败北,却说他反党,他就是反毛而已,毛是党吗?若反毛就是反党造反,那我们置毛于何地?他就是党就是人民就是国家吗?“朕即国家”啊?所以我们的说法有问题,值得商榷。假如林反毛成功,还是党在执政,林还会分裂解散党不成?另外组党执政不成?所以说林只反毛不反党。再者,林成功执政之后就一定会把中国变差吗?你说呢?林失败了,不但被定性为反党,而且他的赫赫武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被一笔抹杀!直至今日,官方对林的评价距离客观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客观的因素。

以偏概全毫不客观是我们官方评价人物一以贯之的根本方法。评价刘志军也决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翻开我们的历史,就这样被“评死”的人何止千千万万?!

二,把刘志军的功绩转嫁到广大铁路工作者甚至“人民群众”身上。这也是我们官方一贯的手法和逻辑:如果是个“正面人物”,那他的丰功伟绩就要大书特书,甚至添油加醋;如果是个“反面人物”,那他的丰功伟绩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功劳。

这是一种流氓逻辑无赖逻辑,这种逻辑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如果你否定它,那就是否定“人民群众”,就是与人民“群众为敌”,甚至是“自绝于人民”。这种逻辑的持有者强行把“人民群众”拉进来,一下子和“人民群众”捆绑在一起,强奸和绑架了“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为他充作后盾甚至打手。

以香港回归为例。当年英国说:英国租借香港的时候,香港只是一个小渔村,经过英国将近一百年的治理,香港变成了国际大都市!话还没有说完,我们就大声斥责英国:香港的繁荣发达是香港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你怎么可以说是你们的功劳呢?英国怕得罪广大的香港人民,一下子哑火了!我们的流氓无赖逻辑有时候还挺有用的哦。香港人民固然勤劳智慧,可是若没有英国,恐怕香港到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一个小渔村,这点你能否认的吗?

学过教育学你会懂得,教育的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生,我们不能持双重标准:教学搞好了,喜欢这个老师就说是老师的功劳,不喜欢这个老师就说是广大学生勤奋努力。事实上就是,只要教学质量搞上去了就是老师教得好,就是老师的功劳,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这个老师。

一个单位甚至大到一个国家亦是如此。领袖人物如此重要,你可以说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两弹一星”;可是没有毛那样的强人,也没有“两弹一星”。“人民群众”都是一样的“人民群众”,但是换一个人治理就会有天差地别的效果!领袖人物对历史的改变作用和决定作用就是那么的明显!

你可以说没有广大铁路工作者甚至“人民群众”就没有今日高铁,这是对的;可是没有刘志军也没有高铁的今天!这难道不是事实?这为什么不能承认?

三,有人用没有刘志军还有“张志军”“王志军”领导高铁来否定刘志军。这又是另外一种混账逻辑,狗屁不通。是的,刘志军不当铁道部长会有其他人当,但问题是,历史不能假设,是刘志军而不是其他人当了铁道部长,高铁好在了刘志军的任内而不是其他人的任内。

甚至还有些熊孩子说如果不是刘志军当铁道部长,可能高铁会更好。真是为了把刘志军的功绩抹杀掉无所不用其极啊!这连混账的无赖的流氓的逻辑都没有了,只凭想象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你怎么不把这个想象套在所有“正面人物”的身上?假如没有毛,或许我们的“三弹四星”早就出来了;假如没有邓,或者我们的经济已是世界第一了......这样一说,你知道这些人都是什么嘴脸了吧?他们都是一些什么思维了吧?

历史会对刘志军做出公正的评价,同时它还会无情的嘲笑那些可恶的卑劣的嘴脸,那些荒唐的无稽的表演。

刘志军不过就是一个区区铁道部长,从历史长河来看,也就是沧海之一粟,即便他有一些高铁功绩,其实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为刘志军翻案更是不值当的,我的格局没有那么狭小,我不过就借着刘志军来说明一些问题,讲出一些个人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想法。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我希望我们的官方别在整天的自欺欺人,别在整天睁眼说瞎话,别在那么的不客观不理性。中国为什么近来“重读历史”那么热?这是偶然的吗?是孤立的小事件吗?长此以往,谁还相信我们写的历史?谁还读我们写的历史?“重读历史”只会越来越蔚为大观不可阻挡:你写的历史不客观,你不能阻挡别人写历史;你不会写历史,你不能剥夺别人写历史的权力。

——两江盐运司,是为读书笔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