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_读书笔记1800字
恰逢白羊座新月读完这本书,无意每次写书评的时候迎合月亮的圆缺,但天象恰巧如斯。
女性天生对史哲的距离,被中学的历史课虐过后远到极致。直到自己秉持所学专业在社会立足之后,才发现自己精益求精的各类商业理论多么需要人文知识基础,否则我无法真正驾驭知识的精魂。为此开始读史。
文青读史哲,要克服自身认知的狭隘和史书质量的高低,所幸这两点在读这本书时都完美克服了——两位作者精深的专业造诣,不仅清晰讲述了跨越千年各领域大量的历史知识,更难能可贵的是描述这些历史上偶然性事件的时候,将其与现代文明连接起来。比如我们把划时代的工业革命与文艺复兴相连接,而作者把二者与中世纪各个艰辛的进步连接起来,而所有现代文明,都基于中世纪对文明的传承或萌芽。所以中世纪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时代。这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带给我启发:
一、现代文明历经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基于无数代人的伟大的努力
如果我们知道欧洲国家之间用战争征服彼此,但彼此的文明不是靠武力征服的: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希腊文明却被罗马人保存了下来;蛮族征服了罗马,各个蛮族国家却把罗马—希腊文明传承并发扬光大!以至于我们的今天所学所用,都基于几千年前古希腊的文明之光。
二、宗教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只解决人的信仰问题,更多的是促进文明的进步
在传承文明的过程中,教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上千年里无数默默无闻的教士在不断抄写着他们根本看不懂的古希腊典籍,直到有一天这些宝贵的原始资料传到能够解读的人的手里。在中世纪早期,教会一直承担着教育的功能,直到它孕育出大学,没有教会也就没有大学的教育的出现。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教权对皇权的牵制,使欧洲国家的君主立宪制萌芽,因而发展到现在的三权分立民主制度。正如文中所说,教皇的作用与种种历史传说迥异,教皇政权刺激了欧洲理性主义的发展,限制了独裁政权,弘扬了人性,而不是相反。
三、欧州的哲学理性思维,是现代文明的根基
古希腊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几千年来指引西方哲学发展的旗帜,因早期哲学和科学不分而有效促进了科学的孕育发展。一种理性思维不仅孕育了数学、物理、天文学等各学科的发展,还贯穿于国家治理、法律、税收等领域的发展。最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000多年前的中世纪早期,查士丁尼大帝主持编纂的《国法大全》是现代欧陆法系极为重要的来源,而中世纪教会法、日尔曼法和商人法也是现代欧陆法系的重要渊源;而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亨利二世的统治下,习惯法的发展成为现在英美法系判例法的渊源。而在中世纪中期以后,执掌教会的教皇管理国家的高层人士基本上都是法学专家,他们用精湛的法学和哲学理性思维治理国家和教会,而这一切也是现代商业的根基。
四、欧州中世纪政权的不统一,却催生了近现代的各个文明奇迹
神圣罗马帝国后期分裂成许多主权独立、相互竞争的小城邦:佛罗伦萨、锡耶纳、威尼斯、米兰等,这些城邦之间的敌对和战争最终形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政治背景。神性君权渐渐演变为依靠皇家行政系统的官僚君权,也是中世纪对现代文明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而欧洲诸多小国家之间以及与其他地域的交易,促进了商业系统的发展,也是现代商业的雏形。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引进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转换总是会产生熵,如果是封闭系统,所有能量最终都会变成熵…最先看到这个说法,是吴军对硅谷的解读,也可以用它来解读始终处于纷争变化的中世纪催生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代民主制度、工业革命等文明奇迹。
以上仅是漫长阅读过程中少许的笔记,除此之外这本书长长的文字给了我很多启发、鼓励和感动,作者用动容的笔调讲述的中世纪人物故事常常让我掉下眼泪……这本书让我爱上中世纪爱上历史,因为两位作者对中世纪的热爱传递给了我。我才知道作者带着爱和激情撰写历史,会让读者深受感染并爱上历史。
最后用李道南写的阿伯拉尔与爱洛依丝的爱情故事的开篇结束我的书评——漫长的中世纪不是黑暗的也不是光明的,它是人类的历史,有早晨有中午也有晚上,是正常的一天,也是正常的历史。中世纪发生的很多事情值得我们纪念,有很多的人值得我们记住,值得我们反思,值得我们借鉴……
我还要说——伟大的中世纪也值得我们回望,值得我们珍惜,值得我们骄傲,更值得我们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