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读书·治学·写作(精装珍藏版)》_读书笔记_800字

《读书·治学·写作(精装珍藏版)》_读书笔记800字

读过此书,感叹真正做学问之人的严谨、求实、认真、勤勉。
严谨和求实是一位学者一生的基本素质。一个学术问题在年轻时研究过,发表过论文。觉得没研究透,又没有更详尽的资料。40年后,一些古典文献出土,作证了季老当初的观点。于是进一步紧锣密鼓地研究。在40多年后,把同一个问题再研究更透。换做普通人,觉得这个问题我已经研究过了,已经登顶了,为什么还要再研究?做学问不仅要孜孜不倦地更新、吸收新知识,更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追逐真理/真相的态度。无论这个项目我研究过与否,得奖与否,受到过表彰与否,时隔多少年,只要没研究透,只要有新信息可以补充,就继续深入地研究。
做学问要不断创新且不能造假或抄袭。季老讲到他的博士论文。洋洋洒洒厚厚一本,交上去,被德国教授直接用两个括号括起了全文。意思是通通不要了。因为全篇都是引用,没有创新。引用又引用得一知半解,还误导读者。没有创新的学术研究就是费时费力费资源。很受震动。现在多少学者,其实只是文字的搬运工;多少在职人员,只是老板的传声筒…没有自我思考与创新,真的只是白白浪费生命。有自己思考的研究才有价值。毕竟不是在做手抄报。
勤勉自律的工作学习态度。做学问到了一定阶段,前方已无人。高处不胜寒容易令人懈怠。反正前方已没人比我强了,没人督促我了,就得过且过吧。你看季羡林先生到90多岁,取得了那么高的学术成就,依然保有谦卑且勤奋的工作态度。写文章要查字典,字斟句酌;写论文要广泛查阅资料。
读过此书,令我警醒,在做学问之前,之时,之后,对做学问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在职场上做项目,结论不能拍脑门儿。要一生都对自己做研究得出的结论负责。不断地自我更新认知;不断地思考;不断地产出有意义、负责任的结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