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雄》_精选读书笔记1500字
莱蒙托夫短短一生留下了唯一的一部小说,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恶魔”。毕巧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生活中的魔鬼是怎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他或者置友情于不顾,或者视爱情如游戏,通过一次次对友情、爱情的亵渎,来博得自己的一笑,通过打破一切的美好,来对社会以嘲讽。然而这样冷峻的嘲讽背后,恰恰流露出了作者的冷静和温情,以及对产生毕巧林这样“恶魔”的俄国社会爱之深责之切的殷殷期盼。
毕巧林对自己的评价说道,“我是个傻瓜,还是个恶棍,我不知道;但是说实话,我同样非常值得怜悯,也许比她更可怜:我的心灵让上流社会给毁了,剩下的只有神不守舍的幻想,难以满足的奢望;世间万物我都觉得微不足道,因为对忧伤我轻而易举就可习以为常,就像把享乐看成家常便饭一样,所以我的生活一日比一日空虚”。他把自己的生活过程了别人鄙夷的样子,贝拉之死“从头到尾他的睫毛上都没有挂过一滴泪”,把曾经的好友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的热情打落到尘土里,为了戏弄葛鲁希尼茨基而把梅丽郡主当做爱情的猎物,最后还冷酷的将让葛鲁希尼茨基送了命……这些对于心如槁木死灰的毕巧林来说,不过是“权势的最重要的象征与最大的胜利”,然而这样的结果、这样的胜利又能怎样,会激起毕巧林的一丝同情吗?当然不会,就像他自己的内心独白一样:“我对所有这些,样样都摸得烂熟——无聊就无聊在这上头!”是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无聊的游戏罢了。
也许读者会觉得,这样游戏人间、视人命如草芥的毕巧林该是人人喊打、恨不得生啖其肉吧?并不如此。有一个女人一直爱着毕巧林,这就是他青梅竹马的爱人维拉。维拉的爱甚至连毕巧林自己都无法理解——“她为什么会如此爱我,老实说,我不知道!况且这是唯一对我了如指掌的一个女人,包括我的不足挂齿的瑕疵,一些品行不端的恶习……莫非恶行如此的诱人不成?……”——所谓旁观者清,读者诸君一定能懂得,正因为是青梅竹马,维拉才会了解毕巧林的本性,理解毕巧林的变化。就像现实中很多叛逆女孩对于坏小子的爱,正是因为知道其实那些父母和社会眼中的坏小子,其实是“我本善良”的啊,只不过是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好的因素,故意去表现得特立独行罢了。而毕巧林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坏小子,在俄国上流社会堕落、卑鄙的现实中迷失了自己,“我一味沉湎于各种无聊而下流的欲望的诱惑之中;当我从它们的熔炉中出来时,已变得又硬又冷,如同一块生铁”。
于是毕巧林在上流社会的大染缸里,变成了海盗船板上出生并长大的水手一般,“他的心对大风大浪和血腥厮杀已经习以为常了”,他分不清好与坏,因为他只是单纯的想要活下去,“可你还是要活下去——出于一种好奇心:盼望着有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何等的可笑与败兴啊”,一切都是图了一时的新鲜,过后很快也就都忘记了。但是维拉的离去,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毕巧林心底的柔软,“我祷告,咒骂,哭,笑……不成,无论什么都表达不出我的不安和绝望!……当永远失去维拉的可能就在眼前时,她在我心中变得比普天下所有的东西都更可珍贵——贵过生命、荣誉、幸福!”
对于产生于俄国上流社会的这个怪胎,我们对毕巧林当然爱不起来,却也恨不起来。他是一个游戏人间的浪子,又是一个不惧命运的战士——“我爱怀疑一切,因为思维方式上的这种倾向并不妨碍我个性中的果敢——恰恰相反,我还不知道前面会碰到什么时,我一向都是更加勇敢地往前闯的。要知道世上大不了就是一个死,而死你是躲不过去的!”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毕巧林,这也是一语成谶的莱蒙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