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爱的追踪》原著小说:赎罪无门》_读书笔记_800字

《《爱的追踪》原著小说:赎罪无门》_读书笔记800字

“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积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堕。这是世间万物逃也逃不掉的宿命”。
谁都逃不掉的宿命,可是大多数人总会有意无意地选择看不见、躲得远,总愿意相信明天会更灿烂,总希望笃信变成现实。好像远离乌云就会避开雷雨一样。
让人顿悟宿命逃不掉的种种契机之一是罹患癌症。癌症就像一面照妖镜,在它面前,虚伪丑恶的妖魔鬼怪无处遁形,人性中的真善美也得以过滤和升华。癌症又像修禊,让人洗掉浮华,重新怀着一颗简单的心去思考自己需要什么、追寻什么。
这本小说用带京味儿的对白把退休警察“老马”写活了。从一开篇就可以感受到老马的愤怒、沮丧、失落和恐惧,通过在癌症楼住院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的形象从最初的“老愤青”变成了一个执着的有骨有肉、有情有恨的热血汉子。既是老马对手又是老马朋友的张文昊信奉“因宽恕而获得宽恕,因死亡而获得永生”,在活着时期望通过慈善活动为他年轻时犯下的罪孽“赎罪”,但是没能等到荣誉丢失却良心得以救赎的一天。
小说的原名是《赎罪无门》。改编成电视剧后似乎叫《爱的追踪》,主人公也变成了异姓兄妹。虽然没看过电视剧,但是个人认为“赎罪无门”的题目更好,因为这反映的是一种纠结,一种立场。作者是警察,所以通过老马的立场表现了法律是衡量“罪”的标准。而人性呢?作为一个人,用尽全力和余生去做对的好的善事,是否能偿还原来欠下的债呢?这时的偿还不是为了法理下的“罪”,而是为了情理下的“罪孽”。老马在最后说张文昊“赎罪了”,这是在情理上的认同,是基于情感的。在法治社会,法理和情理肯定会有矛盾。“法理不外乎人情”,这句话该怎么诠释,我想是困扰着许许多多的人的难题。
不过还好,我们活着。我们可以尽量保持“童心”,用一个个这样的故事告诉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于对未来的追求,而不是用生命去换取生存”。这也许是老马和张文昊用生命谱写的曲子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