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_读书笔记900字
从苏州回来,才想起来看介绍苏州,苏州园林的书,有些马后炮却也充分说明,苏州这个城市对我的吸引力有多大。
初入苏州,听着司机阿姨介绍桃花岛,便惊诧万分;再听那园区里的房价,更是觉得这得是个大大大城市,会拥挤、会喧嚣。可站在苏州城里,微雨中接近夜幕的城市,干净整洁、高楼林立、行人稀少。
我自己去逛了拙政园,顺着地图走完了整个园子,一心铺在景里,哪里记得看文品字啊,所以书里介绍的好多人文景点我竟印象不深,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不过以后便要长了记性,参观前记得做功课先。微雨的下午,苏州呈现的是灰调,整个城市白墙青瓦,在微雨的灰调中尽显经典的中国水墨风。初入园子,攫取眼球的是那长廊,那秋的渐变色,那条条彼此相通的曲径。我怕自己迷了路,顺着左手的长廊走了进去,听那雨打芭蕉、看那盆景小园、登那见山楼。。。也不记得有没有逛完所有的亭榭,可惜的是没有看到那“与谁同坐轩”,体会那首自己喜欢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园子里有老师带着学生考察学习,一个个穿着雨衣的孩子可能醉心于外出而不留意园子里的建筑人文,毕竟连我这个老阿姨除了在心里默默的感叹“太美了”之外别无他词,更别说那群玩心甚重的小朋友们了。
文章里的借景,我有印象,远处的塔与园子小河相印成一条线,由近及远由低极高;框景也有注意,墙壁上开的漏窗或者一扇门洞,都让墙另一侧的风景别致不同。还有令我叹服的还是那自然的竹、植、树哦,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叶子,错落有致,拉出一条秋的渐变。水印成趣的山、亭、树,都让所有的景致自然、清净、无欲、坦诚。行走在园子里,除了惊叹这初见的惊喜之外,更多的是内心的平和,还有那份可以与自己对话的无扰。如果时间来得及,愿意在里面呆上几天,在什么无所干扰中对话人文、对话自己。
苏州是我喜欢的城市,当我走遍中国,她可能会成为我最喜欢的城市,干净、无喧、古朴、现代。喜欢那里的人,不同于北方粗狂的语调让人很舒心。喜欢那里的地铁,坐了那么几趟都有得可坐。喜欢那里到处的水哦,护那一座校园,不用围墙。
如果可能,去那里,遇一人,了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