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_精选读书笔记1200字
他看到了真理,可惜只看到一半!世界是复杂的,是混杂的,是运动的,是不断从一个方面走向另一个方面的。在价值观方面,从来没有过普世,现在也没有普世,未来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普世,从来没有过终极,现在也没有终极,未来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终极。我们以为的永恒,其实只存在于我们的主观世界之中,本质上只是一种意识的产物,即使令所有人都认同这种永恒的存在,也丝毫不能改变这一点,充其量这种绝对的认同只会带来对这种认同的,可能存在的绝对的信心,而显然这样的信心无关于永恒存在的本身。既然没有永恒,存在的就只能是运动本身,而运动就必然会有空间,而这样的空间势必会带来概念的弹性,而这种弹性的结果就是事物至少内含作为弹性两端的双重属性。既然万事万物都是如此,那么所谓“市场”、“计划”等概念也必然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它们的真理势必包括两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都恰恰来自于其内含的两个属性。
而这本书就是一本把“市场”和“计划”等概念的一个方面的真理讲透了的好书,作者从“计划”出发,一方面让计划不受控制的野蛮发展,另一方面让“市场”毫不抵抗的不断退却,直至社会成员放弃所有的“自由”裁量的选择,完全服从和依赖“计划”的目标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极权不断滋生,最终成为一个极权一手遮天的社会。通过这样的描述式推导,试图得出一个“市场”极小,而“计划”极大必然走到极权和自由消失的观点。进一步的在理论说明的同时,通过现实中的纳粹德国和斯大林式的苏联作为实例,努力证明“计划”就是市场的死敌,“计划”的结果就是自由的丧失,“计划”必然会出现极权。
之所以说作者讲透了有关“市场”与“计划”一个方面的真理,是因为倘若在“市场”与“计划”的一个极端,既市场真的被完全取消,计划被普遍的实施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那么作者所描述的场景是真实可信的,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在“计划”发展到极致,“市场”彻底出局的时刻,确实现代意义上的“自由”是不会再存在了,而“极权”将是一种无法遏制的、占统治地位的力量。
之所以说作者只讲透了有关“市场”与“计划”一方面的真理,在于作者目光过于局限于问题的一个角度,受限于视野的狭隘因而只看到真理的一个方面,他没有看到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因而也就错失了另外一个方面的真理。他没有看到,或者是没有想到,甚至是根本没有意识到,如果只有“市场”,没有“计划”那么人类社会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人类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境遇。人类进化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人类没有“计划”的话,人类恐怕未必能够成为进化竞赛中的胜利者。
真正的智慧其实是能够同时持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而并行不悖,正如邓公所说“计划”不是社会主义,“市场”也不是资本主义,两者都只是手段,既然是手段就不会绝对的水火不容。正因为差距如斯,所以作者哈耶克只能拿经济学奖,而邓公可以是历史的掌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