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_精选读书笔记1800字
少年旧时的模样
就像清澈的海洋
每次眼神相遇都是我望向你的眼睛
怎会有力气来顾及窗外的风景
你不停说你爱的姑娘
义无反顾念念不忘
有过悲伤却无关痛痒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中,《雾》其中之一。书名贴切又有真意,爱情嘛,雾里看花似的。雾中花,水中月。雾里看花花非花,水中望月月非月。白居易也说花非花雾非雾。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一: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雾》的主人公周如水,留学日本,学成归来。出国留学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从此便有了一个他并不爱的妻子和不认识的儿子。在日本待了7年和回国两年后都不曾回家,家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是一个被故乡抛弃的游子,亦是一个遗忘故乡的叛徒。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家是一个年轻时不想回去,而想回去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不仅是对于周如水,对于现在的都市年轻人来说:他乡安置不了肉身,故乡容不下灵魂。饱读诗书的周如水,不愿意回到家乡财政厅做一名官员,既已置身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想要褪去繁华重归故里谈何容易。因此回到家乡光宗耀祖,照顾父母这件事一直被搁浅,从未提上日程。家,一个倘若相逢即别离,迢迢千里无期,不知何时才能回归的地方,每次回家的时光不过是逢年过节短短几天而已。大环境里的我们,莫名其妙地的就成长为这样,也难怪说成长这个词太孤单,孤单得连偏旁都没有。
情不知所起的时候,他遇到了余生想要守护的那个人——张若兰。一方面那个多年不曾回去的家里有父母早年为之迎娶的妻子,还有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儿子。一方面是想要携手共度余生的心上人。他为自己的良心活着,纠结着,矛盾着。不能忤逆父母,爸妈辛苦把自己养大,把自己培养成才,不能翅膀硬了就想着单飞,和父母断绝关系,那是不允许的。不能和那个自己不爱的妻子离婚,虽然婚姻关系名存实亡,但那会打父母的脸,毕竟是他们安排的,何况自己也会良心不安。父母当年想要把他拴在身边,所以就给安排了这门亲事。自以为万事大吉,所以让他留学日本,家在这里,根在这里,不管怎么样都会回来。让我愤怒的是他遇到自己心爱的人,难过纠结,自我折磨,软弱不堪不去解决问题,既得不到爱人的谅解,也争取不到父母的原谅。那个自己不闻不问的结发夫妻,对她难道就没有丝毫的愧疚和抱歉吗?丈夫远走高飞,整整九年杳无音信。都是命运多舛的受害者,为何彼此之间不能多一些谅解与善意?口口声声中的面子和良心,本就是懦弱无能的借口,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却无实际行动的言语对谁来说都是一种伤害。但又十分同情他,身处一个尚在封建社会的村庄,还在一波三折推行土还主义的热血青年,在不懂爱的年纪选择结了婚,在结了婚了之后遇到了想在一起的人的动荡社会里,世间哪有什么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二:海底月不可捞,心上人不可及。
一个表白都需要朋友代劳的人,爱情这扇门,可能即使有一把万能钥匙也不见得会为之敞开吧。周如水在收到父亲一纸家书中说母亲生病的消息后,在是否回去完成父亲的夙愿,当财政厅的一名官员中日渐消瘦,陈真看不下去就去找了张若兰,事情的原委和前因后果表述清楚后,请求张若兰去拯救他。张若兰是一个端庄贤惠,温柔美丽,善解人意的姑娘。愿意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帮助周如水,也愿意接受他已婚的事实,并积极帮他解决问题。但留给她的却是真如水转身离去的背影,自此一份掏出心窝,捧在手掌的爱情就这样烟消云散了。把一步之遥踏成了万水千山,这种咫尺也天涯的事儿,可能正在经历的不止张周如水一个人吧。
三:沿途的风景,也只能边走边忘。
一年后,提着箱子又漫步在曾经诀别的小树林里,却也只能对着满天的黄叶无声的呐喊着:那道题其实我会做,那个人其实我爱过。可惜还是回不去了,张若兰已经嫁为人妇,成了大学教授的夫人。而周如水,当初明媒正娶的妻子在自己离开两年后就已经病逝。这一路走来就像开玩笑一样,手里的底牌莫名其妙的被抽去了最重要的那张。造物弄人吗?不,造化弄人。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问世间情为何物?旁观者的我想替张若兰答一句:他年嫁得如意郎君,还得感谢当年的不娶之恩。
周如水在《雨》里也毫不客气的回敬了一句:待你无名指发光,我就去寻找我的新娘。
眼泪划过所有的梦
绕过你眼神的汹涌
她百般包容
你什么都不懂
寒冬守不住枯叶
谁又能躲得过昙花残谢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