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镑》_精选读书笔记1000字
我一直记得我在小学时候看到的关于马克吐温的笑话。
马克吐温对宴会中的某位夫人说:夫人,您真高贵和美丽。该夫人瞥了马克吐温一眼,嫌弃道:先生,我可没办法对你说出这种话。马克吐温回答:没关系,夫人,你可以像我一样说谎。
我想我可能真的是一个很刻薄的人,这个笑话我每想一次就笑一次。我不知道它是真是假,然而当我抱着这样愉快的印象看了第一本马克吐温的中短篇小说集后,我感觉它为真的可能性提高了很多。因为《百万英镑》这本书的故事和叙述语气,如同这个笑话,骂人都不用脏话,讽刺还击不遗余力,非常“马克吐温”。
恰好那段时间我情绪不是很好,于是就把这本书当做每日的开心果,看马克吐温写的一个个简直是胡扯一样的小故事,尽情地讽刺和揭示当时美国的政治和社会人事,还有各种人性的阴暗和弱点。
他的讽刺和幽默简直像是一个个火辣辣的耳光,一点情面都不留,并裹以夸张的形体和人物语言,颠倒糊涂的为人处世的刻画,内容生动,加之高度口语化,读来非常顺畅,让读者频频忍俊不禁。
这本书中的人称多变,有时作者就是某短篇中的那个“我”,有时则完全遁身在故事之外,只成为一种叙述的声音。但无论何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分明的立场,即一种愤世嫉俗的、痛恨强权或腐朽的、同情底层人民的、追求人性善美的态度。
这样的态度是许多作家的创作动力并幻化为作品主旨,以长篇小数的形式,以诗歌的形式等。《百万英镑》用短篇小说来表达,就如同“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变成了“现世报”一般的痛快。
其实也足够考验作者对事件节奏的控制和文字描述详略得当的能力。而马克吐温无疑是完成得非常好的,在某些篇章,他很巧妙地利用对话来推动和串联起情节,文笔老练得看不出有任何拼凑衔接的痕迹。
这样的写作态度和内容,想来和马克吐温的经历息息相关,马克吐温十二岁丧父,开始赚钱谋生,他先后当过印刷厂学徒、排字工人,汽轮的领港员,去西部淘金开采银矿,当筛沙工,直到27岁成为记者,才开始撰写幽默小品,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贫穷的家境和无依的人生,径直把他推入社会,遍尝酸甜苦辣,也无怪他作品中有大量的对于底层社会和人性的详细真切的描写。马克吐温的作品,可以说是他用人生这一颗柠檬做成的柠檬水。
让人敬佩如此,是以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