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_读书笔记500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元好问笔下的情之极致。汤显祖则更进一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杜丽娘感梦书生折柳,思极而死,死三年,复因梦中人而生,真真是至情至性之女子!
丽娘的至情在一口精魂全附与梦中人上,也在对世间万物同乐同愁的慈悲心上:“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美则美矣,然美之易逝,此般因景触情的愁绪引得黛玉闻之亦如痴如醉,心痛神驰。
智极成圣,情极成佛。古人言佛之境界在圣之上,因圣仍是现世,而佛却是超脱。《牡丹亭》写超越世俗的爱情追求,写挣脱桎梏的情欲表达。“情”与“欲”皆是人的本能,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时代,杜丽娘成了汤显祖心中情极至佛的向往,也是他伸张人性、反抗封建礼教的化身。
世间何物似情浓,牡丹亭上三生路。跨越四百余年的浅吟低唱、百转千回,犹如一出缱绻绮丽的梦境。亦真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