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_读书笔记_1000字

《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_读书笔记1000字

挺有趣的一本书,主题性可以与<<人类简史>>相比较。作者说此前的两本关于人类暴力降低的学术论著是<<文明的进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那么我想作者的意愿是希望这本书成为第三本。

就书本身而言我觉得我没什么能力评议,而且我越发觉得我们在阅读这类通过整理历史来揭示一般性的书需要谨慎。

首先,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专业性著作更多放在专业领域探讨,而不是指向当下的问题或是过多展望未来。不过,如果是通史类或者学科发展史之类的著作,作为流程的完备我是可以接受的。

这主要是因为我认为了解一个时期,单一学科是远远不够的。以考古学为例,考古学对远古中国史的改写,这之中就涉及到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那么,我们了解那一时期还有神话学、艺术史、美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等知识。你钻的越深你就越发觉得你的眼界需要再宽阔、再扎实些。这种情况不止存在于这一时期,近现代史其实更加复杂,因为材料很多,还要涉及到东西文化对比(中日对比其实也需要)。

以上只是泛泛谈及了解所需之广度,细究之下其所需的心力、精力、智力应是更多的。

那么引申到第二点,我觉得读以现实问题或是规律性把握为主题的书需要十分谨慎。

谨慎的主因并不只是作者的功力和译者的知识储备,更应谨慎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需首先对自身的知识储备有清晰认识。如果不具备这一意识的话,如上的这些书在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年纪读了便自以为掌握了规律性和对现实问题的了解,那么这本书对于其个人的成长是极坏的。

不客气的说,以<<人类简史>>的书评为例,除了极少数经过学科训练或是对生活有自己独到思考方式的人写的文章外,大多数人都是泛泛而谈。这种情况放在其他这一类型的书亦多可见。

如上,我以为。

一、在清楚自身不足的前提下,阅读这类书我们须有对于其提到的某一处不大理解或是极感兴趣时愿意穷究的耐心与决心。

二、研究现实问题时最好能以了解情况为第一位。重点应放在材料的不断丰富上,而加深认识就要求我们自身用多学科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它们,进而得出客观的判断,而多学科的训练恰好可受益于上述提到的对于知识的“谦虚”与“不知足”。


和以前写的所有关于思考的文章一样,对以上思维的重视与读书的轻重把握最该警惕的人是我自己。

是为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