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呼吸(珍藏版)》_读书笔记700字
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思想还是挺有意思的。按我的理解,恐惧,喜悦等情绪,本来是人为了生存而建立的一种反射,看见老虎,恐惧,肾上腺素升高,逃跑;看见好吃的,喜悦,多巴胺分泌增多;至于既没有危险又没有好处的东西,则选择忽视,因为思考它们会消费不必要的精力。总之都为了生存。
而内观禅修让人把注意力放到被忽视的事情上,吸气呼气鼻尖的感觉、喝茶时关注手举杯的动作、杯子触碰唇的感觉。总之就是一些上面说的没有危险也没有收益的事情。而对于较强的情绪,疼痛、恐惧、愤怒,却以旁观者的态度去审视这些情绪的涨落,不被牵着走。
所以今天早上起床我就很怀疑,这样的方法论是否有悖生存的本能。然后我想是否大脑建立的神经网络,其实存在很多的过拟合。小时候听了个鬼故事,就时不时被恐惧的念头侵扰;因为一件事情就对某人形成刻板的印象,以后提到这个人就映射到这个印象。贪嗔痴无不是过拟合。陷入某种情绪出不来。这样来说内观禅修是引导人重新审视已经建立的网络连接,调整权重?审视外部的刺激如何一层一层的传导,最后输出为某个情绪;所谓调整权重,是抛除过去的认知,像第一次接触这个事情一样重新去体验。
当然我的看法一定是太过功利和片面了。佛家想达到的,大概是既然一切不过是外在实相到人某种情绪的映射,而情绪起落不过瞬息之间(这点容易体会,静坐20分钟,10多个想法起来又消失),那么实相之外其实是无我的。所谓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恕我第一次看佛家的书就乱说一通[捂脸]。记录当下的感悟,说不定以后能回来对照更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