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_精选读书笔记_1800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_精选读书笔记1800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
按照作者的说法 每个人都有病 每章开头的测试并不严谨
书中大量饮用了很多故事 事例 心理学中的法则  第六章开始有点文字堆砌的感觉 写了一大堆大家都懂的道理。
不过有些心理法则还是蛮受益的
笔记如下:
第一章:泛虑症
1.A事件 B认知 C感受
ABC理论可以通过改变你的认知模式来调整你的情绪和行为。A代表事件,C代表结果,B则代表你的认知。
2.成败效应
要制定一个努力后能够达到的适当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获得成功,成功后在成就感的驱使下,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前进动力,不断进行挑战
3.黑暗效应 通常情况下,男女双方约会都会选在一个光线幽暗的环境下,这时双方的感情很容易迅速升温。这就是黑暗效应。
4.刺猬效应
君子之交淡如水 心理距离效应
刺猬效应讲述的就是心理距离效应。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适当地拉开一些距离,减少彼此之间因太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压力,但却依旧保持相互之间的温暖,那么将会生活得更好。
5.蝴蝶效应
典故 亚马逊流域蝴蝶 最终引起美国德克萨斯洲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就是指这种细微变化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对某些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现象。这种影响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也可能无法评价其好坏
6.空白效应 空白效应的利用就是要学会全面了解事物 避免不必要的猜想
第二章:强迫症
【生存法则】5种心理效应帮你缓解强迫症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当事情解决不了时 先放下 过段时间再想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巴霖效应
求同效应 人们自觉的过滤信息接受与自己相符的想法 进行自我肯定 自我认同
3.环境效应 宽松的环境有利于缓解
4.霍布森选择效应
典故:霍布森商人卖马
霍布森选择效应:看似很多路 但是却给自己设定了很多限制 所以很多时候 要跳出这个圈子 多给自己几个选择 不要太绝对
5.毛毛虫效应:跟随 也许不是跟随别人 或是跟随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 想法

第四章 社交恐惧症
与性格活泼的人做盆友 或者参加兴趣小组 有共同话题
社交恐惧症患者可以尝试和一些非常活跃的人做朋友,并且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加入社交活动。同时,患者可以加入有共同兴趣的团体,与有同样话题的人相互促进、不断进步。

光环效应:某方面努力提升自己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第五章 抑郁症
不要跟别人谈论你的消极想法 每一次倾诉是提醒自己。要学会转换思维
对抑郁症患者而言,最好的办法不是倾诉,而是向上面说的那样去转换思维。
【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远离抑郁症!
1. 半途效应:坚持 给自己设定小目标 达成后增加成就感
2.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应:积极的心理暗示
3.贝勃效应:利用积极作用 避免消极影响
贝勃效应指的是,当人经历了较大的刺激之后,在他再次受到一些相对较小的刺激时,承受能力就会增强
4.超限效应: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适可而止
5.淬火效应:把生命中遇到的抑郁不好的情绪当作一瞬
第九章 身份识别障碍
从两岁开始 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引导
通常,孩子在两岁左右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判断自己或者别人的性别。也就是说,从不到两岁的时候开始,父母们就应该对孩子做出正确的性别引导
第十二章 表演型人格障碍
1.鸟笼效应 朋友送了一个鸟笼 最终会去买鸟
2.拍球效应 适当增加压力
拍球效应指的是,当你拍球的时候,使用的力量越大,那么相应的球也就跳得越高。也可以说,当一个人承受的压力越大的时候,那么他们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多,所取得的成就也就越高。
3.配套效应 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高档物品后,会不断用同样高层次的物品来配制以达到心理平衡。
第十三章 不准批评我,但我要怀疑你——偏执型人格障碍
拆屋效应。你先提出一个很过分的要求,在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再提出较小的相对合理的要求,就很容易被满足了。

第十四章 依赖型人格
鲶鱼效应 要创造竞争意识 危机感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只有在产生一定的危机感的时候,才会激发出自己的潜能,超常发挥,表现出自己最出色的一面。

第十五章 绝望时怎么办
边际效应。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其他投入固定,而连续增加某一种投入,其产出反而会逐渐下降。
破窗效应
如果一个房子,其中一个窗户被打破了,没人理会,任其这样破下去,那么其他的几个窗户也会被人打破。这就是破窗效应。
视网膜效应
视网膜效应指的是,当我们自己拥有某种东西或者某种特征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就会比平时更加容易搜索到与我们自己拥有同样的东西或者特征的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