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沙西沙》_读书笔记_2900字

《西沙西沙》_读书笔记2900字

西沙西沙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距海南岛东南方180多海里,主体部分位于北纬15°40′至17°10′,东经110°至113°之间。由45座岛、洲、礁和沙滩组成,东面为宣德群岛,西面为永乐群岛,犹如两串闪耀着光芒的明珠,镶嵌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上。

西沙群岛与东沙、中沙、南沙群岛一起构成共和国最南部的蓝色疆土,是祖国最美丽的宝岛。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面积2.1平方公里,是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也是西沙、南沙、东沙、中沙四个群岛的军事、政治中心,岛上风光旖旎,椰树成荫,政府大楼、海洋气象观测站、银行、邮政、医院、商店等设施一应俱全。岛上建设了海水淡化工程,结束了岛上靠大陆来船供给淡水的历史。

岛上的主要景点有西沙海洋博物馆、西沙将军林、收复西沙纪念碑、石岛老龙头等。

海南省三沙市于2012年6月21日设立,是中国地理纬度位置最南端的城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

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人民政府在西沙永兴岛正式挂牌成立。

自三沙市成立以来,永兴岛上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建有行政办公楼、邮电局、银行、商店、图书馆、宾馆、广播电视台、气象台、海洋站、水产站、医院、无土蔬菜大棚和休闲文化广场等生产和生活设施,移动通讯信号已经覆盖整个西沙群岛。

东岛是西沙群岛宣德群岛中的第二大岛屿,位于永兴岛东南约60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

东岛开发较早。岛上东北、西南部均有明代小石庙遗址。本岛曾命名为“和五岛”,以纪念明末抗击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侵略的潘和五。

设立在东岛上的灯塔,上面标有中国领海线的基准点。

七连屿的七个小岛分别是:西沙洲、北岛、中岛、三峙仔、北沙洲、中沙洲和南沙洲。这些岛礁面积都不大,一般在0.4平方公里左右。七个小岛中,近的相距仅几百米,远的也不过只有1~2海里。

赵述岛坐落于西沙七连屿西沙洲部分的礁盘上,位于永兴岛的西北角。它属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的宣德群岛,距海南岛约271公里,离永兴岛8海里。岛大体呈椭圆形,东北至西南走向,长约0.65公里,宽约0.35公里,面积约0.16平方公里,七连屿中第三大岛。

赵述岛上的渔村大约有30多户人家,他们大都来自海南省琼海市的潭门镇,房屋都是较为低矮的木板屋,建在白色的珊瑚沙地上,掩映在绿色的树丛下,清洁而宁静。

赵述岛的道路工程项目于2012年11月10日顺利竣工,这是三沙市设立后第一个建设竣工的基础设施项目。这条道路特别附加了雨水收集功能。由于以前缺乏淡水,岛上鸟类鲜见,赵述岛道路工程项目竣工后,吸引了白鹭、海鸥等不少鸟类来岛上栖息。

琛航岛面积0.28平方公里,海拔约4米。1909年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为了纪念随行军舰“琛航号”而命名该岛为琛航岛;海南渔民则以岛略呈三角形而称为“三角岛”或“大三角岛”。

金银岛实为一小环礁西面礁盘上的一个沙岛。从地理上,金银岛位于永乐环礁的西端,东西长1275米,南北宽560米,岛形似琵琶,柄尾部向东南伸出,故海南渔民称其为尾岛或尾峙。在岛东南有2个小沙洲,西南有3个小沙洲。这个小环礁中部有一潟湖,东北面礁盘上还有4个沙洲。中部洼地形成潟湖,有井数口,水可饮用。

金银岛的开发历史很早。在岛上发现有元代青釉龙泉窑瓷盘,明代的青花大盘、青白釉盆、青花风纹盘等,清代的花碗、青花龙纹罐等文物,岛上还有渔民建造的小庙。

1935年,这个岛曾叫“钱财岛”,1947年 和1983年公布名称均为金银岛,得名原因一说本岛曾挖出不少钱币,另一说是出产鲍鱼和其他珍贵海产,渔民获利颇丰,故名。

珊瑚岛在甘泉岛东北约4公里处,是永乐群岛中最高的岛屿。

珊瑚岛很早为我国人民所开发,今天在岛上各处均有清代瓷器发现,且多日常用器,如青釉瓷碗、杯等。建筑物有小庙一间,在岛西南端,乃1934年琼海潭门镇渔民建立,内有石神像一具。目前岛上有气象台、航道码头等。中国渔民俗称此岛为“老粗峙”“老粗岛”。

晋卿岛位于南中国海西沙群岛永乐群岛东南部,琛航岛东北1.5海里,是西沙群岛东北面弧形礁盘上位置最南的一岛。

晋卿岛上建有2座土地庙。中国渔民俗称此岛为“世江峙”“四江岛”“四江门”。

银屿位于一座长15公里、最宽处1.4公里的新月形礁盘上,是一座面积6100平方米的沙洲,有草无木,不时有海鸟栖息。银屿和全富岛间的水道,名银屿门,深5 ~ 20米,宽度在1200米以上。水浅并有礁墩发育。

羚羊礁位于永乐群岛西南部,距金银岛约6公里,因形似羚羊而得名。

羚羊礁周边水域异常复杂,暗礁林立,船只难行,礁上设有“中国·西沙羚羊礁警务区”的警务碑。

甘泉岛位于永乐群岛西部,金银岛东北约13公里处,南距羚羊礁约10公里,北距珊瑚岛约3.5公里,当地渔民称“圆峙”“圆岛”,因岛上有甘泉井水而得名。

甘泉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清末(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发现此岛中部有淡水井两口,其泉水甘甜可饮用,在日记中记载:“已得淡水,食之甚甘,掘地不过丈余耳,余尝之,果甚甘美,即以名甘泉岛,勒石坚桅,挂旗为纪念焉。”甘泉岛因此得名。

1974年3月和1975年的两次考古调查中,曾先后两次在岛之西北部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居住遗址。考古专家还在岛的西北部发现一座唐宋时期渔民建造的砖墙小庙,另外,珊瑚石垒砌的小庙多达13座。

西沙岛礁上生活着600多位渔民,居住较为集中的是永兴岛、七连屿、鸭公岛、晋卿岛、羚羊礁和银屿。这些渔村民房仍以木屋为主,房子简陋。他们祖祖辈辈在此打渔为生,习惯了这样的辛苦,只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有新的生活。

鸭公岛面积很小,五六分钟就可以环岛走上一圈,岛上没有淡水,但岛上有多户居民,还有村委会。这个小岛上的渔民几乎与世隔绝,时间对于这个西沙海岛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在岛上,这些渔民的锅里可能煮着一两百块钱一斤的老虎鱼,但却没有一根青菜。因为再名贵的鱼在这些渔民的眼里都是一个样。渔民在岛上建有低矮的房子,彼此相连,屋顶压以大块珊瑚石和大型贝壳,这样可防止台风刮跑屋顶。房前屋后,有渔民种植的椰子树。

中建岛,当地渔民称为“螺岛”,因为该岛以产马蹄螺出名。位置在西沙群岛最南,又在去南沙群岛的途中,故又被称为“半路峙”。

本来中建岛遍地珊瑚沙砾,基本没有植被,自20世纪70年代守岛官兵进驻中建岛以来,进行生态改造,运来土壤、植物,进行了大量植树绿化,使中建岛由沙洲变“绿洲” 。每到春末夏初季节,就会有数万只大凤头燕鸥到岛上栖息。

筐仔沙洲位于羚羊礁的东南角,面积0.01平方公里,海拔2米。沙洲上植被稀疏,堆满了珊瑚等生物碎屑物。关于沙洲的名称,海南渔民习惯称其为“筐仔屿”, 1983年,中国政府正式公布的标准名称为“筐仔沙洲”。筐仔沙洲行政上划归海南省三沙市管辖。

华光礁位于永乐群岛之南、西沙群岛最南面,是西沙群岛中的大环礁,当地渔民称其为“大筐”“大圈”“大塘”。

1996年,中国渔民在此潜水捕鱼时发现一艘南宋古沉船,被命名为“华光礁1号”,经水下考古发掘,共打捞出上万件古瓷器。

我们今天所居住的星球,71%的面积是海洋,因此,地球是蓝色的。海洋是美丽的,也是伟大的,因为,大海是生命的摇篮,它把沧海变成桑田,养育着人类祖祖辈辈世代繁衍。

人类同海洋相比是渺小的,犹如沧海一粟,是博大的海洋促进了生物进化,从海洋到陆地,组成了繁多的种类,孕育出人类。

海洋又如同一位历史老人,肌体很脆弱,经不起人为的破坏和折腾,我们要有强烈的海洋意识,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