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越古老,越美好》_读书笔记1900字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曲黎敏
读了一些西方文化的经典,内心重又会向往华夏文明的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诗经,六经之首,彰显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异性。唯有诗,可以让你与众不同。当然关于诗经的任何的书评都是班门弄斧,因为读懂诗经是极为困难的,很多的词汇如今不再使用,何况写书评,但是无诗,无以言天下,不管有没有文化,诗只关乎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气质。诗是关于美的教育,美和审美是人和神唯一可以共享的,生老病死是定数,唯有美和爱,可以让生命激荡。
惜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便是小雅·采薇的节选,反映了古人从普通生活到诗意人生,也反映了一名战士思乡之情。诗经本是文学,没有归为集却归为经,可见诗经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根基,精神支柱,没有这样的根茎,我们中华文明不可能源远流长。宗教易痴狂,不符合我们的温良,哲学太思辨,不适合我们的纯真,政治太血腥,不需要我们的文弱,只有清风明月的诗意生活才是我们的远方。三千年读史不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诗经的世界就是真性情的世界,就是思无邪,这也是孔子千里挑一删诗的标准,如何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如何在苦难的世界得到大喜乐,这才是诗经告诉我们的要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蜉蝣楚楚,朝生暮死,人生百年,白马过隙,人如蜉蝣,不过尔尔,今之乐兮,明之忧兮,同归同息,可喜可悲。
读诗经,我无从探知作者,但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形象,健硕,敏感,热情,朴实,真诚,坦荡。因为远古先民知道的英雄少,他们明白平庸才是生活的常态,健康、愉悦、平静地享受生活,才是生活的真谛。诗经就是他们现世世界的真实写照。
诗经讲男人的天空,存志于学,成家立业;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诗经也讲女人的春天,春心荡漾的三月三,爱恨交加难自拔,自有一番苦楚在心头;
维士与女,
伊其将虐,
增之以芍药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未见君子,
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
忘我实多
以上实际是四首不同的诗歌组合,但组合在一起听上去也锵锵有力,全部为人生的真性情。
诗经除了讲爱情,更讲婚姻,在诗经里,爱情可任性,婚姻天注定。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将翱将翔,
弋凫与雁
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
风雨凄凄,
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
所有对婚姻有美好向往的人一定要清楚,没有耐心,没有一点点俗,没有一点点忍耐,是不可以把这场婚姻进行到底的。郑风·女曰鸡鸣,郑风·风雨揭示了婚姻生活的两个幸福秘籍,一是夫妻的最高境界不是心灵相通,而是默契,二是要彼此感恩。
诗经也谈剩女问题,桃花之艳丽,梅子之黯淡,生命在时间中两种不同颜色,一旦错过永远错过,时光流逝,时不我待,流逝的不是时光而是我们。
摽有梅,
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
迨其今兮。
当诗经谈归隐,意境格外深远,随便择取几句都是经典名句,只会让我对诗经欢喜有加: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
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
不我知者,
谓我士也骄。
谈理想人物比较公家时,契科夫套中人的刻板形象一下就和诗经的魏风·汾沮洳的美如英产生鲜明对比,在一个固定地方待久了,人会固化自己的思维,跳不出固定地方产生的僵化思维模式,以致忘记自己人生的使命。
彼汾一方,
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
美如英。
美如英,
殊异乎公行。
当诗经谈孤独时,其实就是谈永恒,王国维关于孤独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即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第三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的境界就是要在孤独中寻找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就是如此任性,对于人生百态特别是关于感情的各种状态的白描,不乏优雅却直切人心,优雅是在于我们已经无从能够直接理解诗经的文字而偏偏有些诗经的诗句却不经意化为经典,直切人心是因为古人关于感情已经和现代人并没有区别,一样的爱恨情仇,如同数落家常便饭一样唏嘘叹息。
当似懂非懂地读完诗经,我终于明白诗经之所以为六经之首,只因它如此朴素大方,真挚感人不造作,世间之物唯有以真取胜,才能流传千古成为我们现代生活的点点滴滴。读完诗经实属不易,因为它已不是现代人的饕餮大餐,只是我们一份难得一遇的精致美食,人可以变老,经典永远年轻。最后摘取一小节诗经作为书评的结束语。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