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集》_精选读书笔记1900字
泰戈尔:《飞鸟集》
恰好朋友问:应该怎么读诗?
大抵最主要还是心境,在心境没有压力,环境比较轻松的时候,是最好的读诗时段。烦躁时不宜读诗,因为无法静下来体验其中的美。泰戈尔的诗是比较要求心境环境的,只有在轻松没有压力时,才能容易进入到他的诗境里。
冰心大受泰氏的影响,写《繁星》《春水》两集,是最容易验证这个前提的。冰心写作时是很宁静的,读者在阅读时也就相应的要求宁静。在作与读的相互呼应的宁静里,诗人和读者,以及诗歌本身,最容易达成统一,三位一体,奇妙已极。
比如《飞鸟集》中的开篇:
“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这里就充满了一种宁静的气息,如同一幅静静的画面。当然,它的内涵是很生动甚至是很壮观的,绝没有表面读起来的这样静止,但是如果没有轻松宁静的心境,也体会不了这种诗语背后的壮阔。这种宁静的壮阔,就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生命审美情怀。读者不能使自己以一尊雕塑的形象去静静品味时,就很难深入其中,体会到这种深层次的美。
又如:
“10.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中。”
要注意,忧思的平静下去不是消失了,而是更大了,在无声无息中扩大了,稀释了,像暮色降临整个山林,进而覆盖整个世界。那么,这个忧思是什么呢?是诗人的生命之思。这里歌咏的,是一种怀抱全人类的生命情怀。
像上面两则这样的诗意内涵,没有一种宁静轻松的心境环境,很难触及诗人的灵性觉知。并且,惟有在宁静轻松的境态里,人才能容易获得一种淡淡的孤独感,以这种孤独感为路径,进一步进入审美泰戈尔这样的诗人时所必须的那种轻微的寂寞的忧伤感,再而领会诗人空灵的天启意识,融入诗人那无限空灵飘渺的诗歌意境中。再往前体会,再往上升,就能达到那种审美的高峰体验,进入一种悲天悯人绝大情怀里。
再一个:应该怎样读诗?
怎么读诗是心境环境的问题,怎样读诗是从中能够得到多少有助于现实生活的价值观念的问题。好诗往往具备两种功用:阅读过程带来的绝美精神享受,阅读以后带来的对于个人价值观念的省察反思和潜在影响。
这后一种所得,有诗人公然宣扬的价值观念,也有没有公然宣隐晦表达的哲理哲思。泰戈尔的诗歌充满了天启之思,受吠陀经典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影响,富含宗教哲思,这是在读他的诗歌时带给读者的现实影响,也是现实价值。
比如:
“6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人生之世,永远不用因为失去什么而悲伤,因为拥有的永远比失去的多,而且比已经失去的要更加宝贵,更加有价值。无论什么样的失去,到最后,起码你还拥有生命,拥有健康,还有什么比生命和健康更加宝贵珍贵,更加有价值。人在,一切在,一切就有可能。人不在,体验不在,一切归于永恒的寂静。
又如:
“40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唯物主义哲学说,事物的存在是内因结合外因的结果。作为人的角度,是内因决定外因,是我们的思想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是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结果。这就是说,一切要回归原点,回到我们自己这个内因去寻求改善完善的原因。为什么会胃口不好?不一定是食物有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病”了。
再如:
“71 樵夫的斧头,问树要斧柄。树便给了他。”
这里有一种反思,树的舍予精神,以及樵夫斧头的索取态度。诗语的表达很深刻,不是樵夫问树要,而是斧头要,树就给了,结果是树被砍倒,锯断,死亡。斧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柄,树给予的是自己的生命。但是归根结底,斧头要柄做什么呢?斧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还得归结于人,是人的索取和需要。是人造就了这一切,是人的存在,人的贪婪,人的索取。人感谢树吗?感恩大自然的赐予吗?斧有何罪?
当然,我们说怎样读诗和作为读者能够从其中获得什么时,起码还有一种专业的创作技巧在里面,但这是诗人们需要的,却不是作为读者的我们需要的了。
最后:诗歌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其实前两个问题已经解答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有两点补充,一是不仅读诗,整个读书行为对我们而言起码意味着两点:更好的去理解世界,更好的去生活。
在阅读诗歌的审美愉悦过程中,是达到了更好的去理解世界,这是第一个问题解答的。在阅读诗歌以后的对于诗歌提供的价值观念进行的省察反思中,是达到了更好的去生活。这就是阅读诗歌带给我们的现实帮助。
在关于人的价值学中,我们提出了解决三种关系:与自己(自我),与别人(群体),与宇宙(自然)的九种对应价值。在与宇宙自然的关系这里,我们提出三种价值:自在,共生,和谐。
对于这个最高层次的三种价值的理解,需要一个具备高一点的灵性觉知能力,这恰恰也是诗歌审美所需要的必须能力。
201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