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下)》_读书笔记1200字
十四五岁的时候初读红楼,其实当时能读懂的并不多,能记住的都是人物的缺点,林黛玉的斤斤计较,宝玉见一个爱一个,宝钗的装腔作势,王熙凤的刻薄吝啬,还有一干小人物,自然略过不提。等到初入职场,对于王熙凤出色的管理能力行事作风佩服的不得了,想学却又学不得。
这是第三次通读了,也许是对主要情节已有了解,此次对于细节还是多关注了些。最有改观的的是宝玉,他的心灵太纯粹了,之前非常在意肉体和行为上的纯粹,觉得他既然只爱黛玉,就该守身如玉,只和黛玉要好,对其他姐姐妹妹横眉冷对,尤其是宝钗,应该见到她就躲,躲不开就骂,现在看来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世事自有逻辑,世人还讲情理,无论宝玉和谁调笑,与谁共枕,心中爱情的定义是极纯粹的,所谓淫而不糜,说的就是宝玉,那些让人厌恶的是贾珍贾琏之辈。
对于黛玉的感觉也有些微妙的改变,对她的描写是最鲜活的,其实黛玉明白宝玉对自己的心意,但是还是要不断的去验证,期间还弄得两人疯傻、家人不宁,这不就是少女那种对爱情的不自信么,作来作去,还好有牢不可破的木石前盟做后盾,放到现在,哪家少年有这样的心性哄你宠你,分分钟一拍两散。最后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去找已失心智的宝玉确认爱她之心不变后,那种只求速死的决绝,实在是让人感叹,这种觉悟,颇有文人豪客的气度。
这次读完,对宝钗也没有这么厌恶了,之前那种不喜,大多是人云亦云,其实小小年纪哪看得出这么深的心机,再说了,人与人共处,如果有人让每个人都欢喜,谁能不多爱她一点呢,宝钗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福气,求仁得仁,对黛玉固然是不厚道的,但不得不说,在当时这样的情况下,舍她其谁?再说了,众多版本中她最后的下场都不好,还不如林妹妹干干净净的归去,也算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对于其他人物,曾经崇拜过的王熙凤,能干却有个猪队友母亲的探春,懦弱又自以为是的迎春,思慕宝玉求之不得却下场悲惨的妙玉,看破红尘的惜春,活泼可爱的湘云,对宝玉如母如姐的袭人,太过张扬的晴雯,还有虽为龙套,但印象深刻的秦可卿,尤二尤三,秦钟等等,这次耐下心来仔细品了品,深觉每个人都鲜活,不愧是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唯一不能接受的是后四十回的写作风格和之前有太大不同,高颚你就算不喜欢林黛玉也不用把她写的这么心胸狭隘吧!还让宝玉对宝钗略有情分,还好在第五回就把主要人物的结局的设定好了,不然高颚不知道要怎么写呢!
还有一点小建议,红楼梦并不建议给幼儿阅读,先不说太多的爱恋情仇,人情世故,太多直白的情爱描写对于青少年来说并不适合,应该编辑些青少年的版本,稍稍屏蔽一点露骨描写,更适合心智不成熟的少男少女。
最后,希望人人都能活成宝玉,迷途中有人指点,始终被宠爱被疼爱,知道自己爱的是谁,但又不负他人,还能在青年时就明白自己最终要到哪里去。世事难得两全,凡事得个七分已是福分,苦乐悲喜,得失之事,实在无需计较。祝大家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