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鹿苑长春》_读书笔记_1200字

《鹿苑长春》_读书笔记1200字

没有鹿苑,也没有长春

这是一部来自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普利策奖获奖小说。南北战争后的垦荒时代,父亲彭尼一心远离世俗尘嚣,于是带着一家三口搬到一个叫做巴克斯特岛(并非真正的岛屿,而是一个高地)的人烟稀少之地,垦荒狩猎,饲养家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开始,没能适应这个田园故事的慢节奏,觉得这可能是什么美国中小学生优秀读物。敦厚,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彭尼与妻子奥赖,儿子乔迪的形象,和我国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农民形象不太一样。前几章的几乎每一页都可以标记出各种现代城市生活中没有的植物——沙松火莓叶南烛,菝葜紫菀灰皮梣,棉铃香枫火炬松,矮栎红楠金刚藤,宛若走进了美国国家地理的佛罗里达州分会场(开个玩笑哈哈哈哈)。全书第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小屋的烟囱飘出一缕笔直的青烟。烟刚离开红泥烟囱时还是青色的,但一融进四月靛蓝的天空,就化成了灰色。”这种陶渊明式的农家生活,让人觉得无比遥远,但得益于作者生动的描写,又让人觉得触手可及。

继续读下去,才发现作者的深厚功力远不止于此。自然世界的确瑰丽多姿,妙趣横生,但拨开这些浮在水面的波光粼粼,作者向我们传达的更多是对于生活的真实讲述,真实到残酷。猎物与猎人,庄稼与天气,乔迪与小鹿,他们并不和谐。在自然世界里,每个生命的生存都是艰难的。但彭尼作为父亲睿智又温柔,他教会乔迪耕田播种,狩猎钓鱼,修建栅栏,告诫他狩猎是为了生存,每一只猎豹、黑熊、灰狼都是为了生存杀戮,我们也是。为了取乐而猎杀甚至下毒是可耻的,是巴克斯特家人绝对不能做的事。所以最终,爸爸妈妈不得不为了生存杀了小鹿时,乔迪的理性和对父母的爱最终战胜了失去小鹿的愤怒与悲痛,他长大了,也明白了这个世界没有长春。

读罢终于明白,《鹿苑长春》的故事不仅适合富有童真的孩子,也适合每个为生活奋斗着的大人。全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彭尼这位优秀的父亲,他矮小瘦弱,在故事的最后卧于病榻,但他细心守护乔迪的童年,并一点点为乔迪揭开成人生活的残酷真相。彭尼的父亲形象,像极了那个“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在乔迪心中,他就像岛地传说中的西班牙骑士一样高大威猛,披荆斩棘,无所不能。

译后记的这段话非常贴切地刻画出了我读完此书的心境——“我想,那些生命中特定的符号,总会让我们想起某个人、某件事,在某个恰当时机到来之时,忽然长大。因此,也可以说,回不去的不是童年,而是曾经烂漫无忧的心境。苦难和责任让人成长,也许心底的那道伤疤永远不会结痂,但乔迪终究知道了人心都是一样的——悲伤随处可见,只是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每个生命都弥足珍贵。小鹿是弥足珍贵的,家人更是。于是,回归家庭,挑起生活重担的乔迪,选择了原谅。 ”

小鹿之于乔迪,正如美好纯粹的过往之于你我,是我们长大成人前的最后一滴眼泪。包含着失去的悲伤和成长的喜悦,独自一人,继续前进。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