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成化十四年》_读书笔记_1800字

《成化十四年》_读书笔记1800字

篇幅很长,平常很少看篇幅这么长的书,耐心看到最后一是因为喜欢唐泛这个主人公,二是作者文笔不错,行文流畅之余把官场和为人处世中的弯弯绕绕清楚而不露痕迹的揭示出来,三是小说价值观很正(其实也就是主人公唐泛和隋州的价值观)。虽然小说是作者在真实历史基础上杜撰的,但是写出了自己的特色,人物形象刻画的可谓入木三分,尤其是唐泛这个角色,我也太喜欢他的性格了叭!!有才而不骄,身处官场,对于皇帝式微,万党和贵妃把持大权朝政黑暗的形势看的很透,但是不像其他大臣一样随波逐流的站队,也不像个别大臣一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敷衍公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而是做好自己的,依旧尽心尽责,依旧怀着一颗忠君报国的心,当然他最后也做到了,用自己的力量和才华去挽救走向没落的朝廷。

做事认真,有才而不骄以外还很豁达,不因为人情冷漠和官场黑暗而碰壁感到意志消沉,反而非常豁达,洒脱,比如以下,在得知自己被罢官时的心情,可以看出他非常豁达洒脱,又有种坚韧自信的一面,其实很多时候越是洒脱豁达,看得开的人,他越坚强,心志也很强,可以看见唐泛心志是很强大了。

只是再不平也无助于改变事实,若是痛哭流涕,忿忿不平,反倒只会让那些落井下石的人看笑话罢了,既然如此,又何必作那些依依不舍的小儿女之态呢,索性倒不如豁达些。

是啊,其实有时候遇到了困难,自觉无法挽回因此绝望消沉,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殊不知若想开点转个弯,会有另一番天地呢。

当官有当官的好处,不当官也有不当官的自由,唐泛不是官迷,在梁文华公布他的下场的时候,在愤怒的那一瞬间过后,他首先感到的,却是如释重负的解脱。

然后,他又有可爱的一面,很有趣。

而且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和非常正的价值观,他劝勉太子的话真的是感动到我了因为给予厚望,所以才以命相博来给太子铺平道路,古代的忠臣义士都是这样的。

大家都对你寄予很大的期望,大家都盼着您将来能够成为明君,所以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性命,先帮你将前路铺平了,这样等你将来走的时候,就不会太过艰难。
虽说朝中庸臣比比皆是,但不管再黑暗险恶的世道,也总有向往光明,并且努力为了重现光明而努力的人。
不要因事废志,这世间纵然有许多不公与黑暗,却也有更多的人心怀善念,在尽自己的努力,将天下往正轨上引,只是因为小人喜欢结党,喜欢报复,喜欢损人利己,而君子严谨持正,不肯像小人那样去行事,才会显得好像这世道小人比君子多似的。

和皇帝争论的时候也是一派正气,

唐泛丝毫不惧,起身拜倒道:“陛下恕罪,臣自幼读圣贤书,虽谈不上学富五车,但天地君亲师的道理还是懂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正是因为至圣先师认为以凡人之力无法窥透天意鬼神,不如直接不说。天象频现固然有示警之意,可难道单凭钦天监的只言片语就能作准么,只怕其中另有因由。天下人皆知太子并无过错,臣恳请陛下三思!” 皇帝闭了闭眼。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句话不错。 君子当趋吉避凶,这句话也没错。 但他不明白,这世上总有些事,明知不可为,而不得不为之。

下面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些段落和描写,

说唐泛觉得自从家破人亡之后头一年过年觉得有意思,隋州也一样,阿冬亦然。 三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经历,却又因缘际会聚在一起。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自己的前半生,父母早逝,长姐远嫁,他自以为孑然一身,无牵无挂,潇洒不羁,自以为即使不做官,顶多也就是挂冠离去,这辈子兴许也不会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无法放下。 却只有在这个时候,唐泛才意识到,这个人在自己心中占的分量是多么重。 重到他根本无法承受失去对方的事实。

一生知己

一个真心诚意为他筹谋,为他打算的人。
得挚友若此,夫复何求?
唯以一生相报耳。

院子里的枝头结着累累果实,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初夏冷热适中,穿着薄衫闲坐,吃着糖渍桑葚,望着眼前郁郁葱葱,身边又有亲近好友相伴,无论如何都是人间一大乐事。
“风前无语立须臾,接得双双锦鲤鱼
人生于世上,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不管别人做了什么,自己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这才是好人与坏人最大的不同。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不管黑夜如何漫长,黎明终将有到来的一刻。
新帝登基两载未满,像一架将欲走错路,最后终于又折回正道上的马车,帝国在许多人的努力下,终于有惊无险,继续朝前驶去,一切尘埃落定。
阳春白日风在香,凤凰知梧桐。

(小小的不足之处就是有几个地方有点前言不搭后语,可能是上架的时候被微信读书吞了,不过不影响整体阅读(o´ω`o))

总之,值得一看,超喜欢唐泛!当然隋州也不错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